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Stoppa入路的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对比研究
【6h】

改良Stoppa入路的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对象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 检查方法

1.4 骨盆骨折分型

1.4 手术方式

1.5 术后处理

1.6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

1.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术中一般情况

2.3 Matta标准

2.4 Majeed功能评分

2.5 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讨论

骨盆骨折的诊断

骨盆骨折的急救处理

手术时机的选择

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体会

外固定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术后处理

总结

课题结论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综述 骨盆骨折及其治疗进展

在职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回顾性观察使用改良Stopa入路的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病人的疗效,旨在探讨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时采用Stoppa入路的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病人的手术及预后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组收集了从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使用经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及使用外固定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组及外固定架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骨盆骨折类型、受伤机制等使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得出P>0.05,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改良Stoppa入路):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经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术前均经X线、CT检查确诊为骨盆前环骨折或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本研究共纳入36例47侧,男22例(27侧),女14例(20侧);年龄平均为(34.4±10.41)岁(21~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4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4例,B型32例。其中双侧耻骨上支骨折11例,单侧耻骨上支骨折25例;单纯骨盆骨折10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部位外伤(四肢骨折、颅脑外伤、腹部脏器损伤、胸部外伤及尿道损伤等)26例。
  (外固定架):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术前均经X线、CT检查确诊为骨盆前环骨折或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本研究共纳入14例24侧,男8例(14侧),女6例(10侧);年龄平均为(30.5±11.51)岁(21~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1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0例,B型14例。其中双侧耻骨上支骨折10例,单侧耻骨上支骨折4例;单纯骨盆骨折3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部位外伤(四肢骨折、颅脑外伤、腹部脏器损伤、胸部外伤及尿道损伤等)11例。
  2、手术方法
  stoppa入路组:患者入院后按损伤控制原则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骨科手术治疗。骨盆外伤后3~12 d(平均6.5d)行手术治疗。内固定组手术均采用Stoppa入路,采用单纯骨盆前环钢板固定。
  外固定架组:患者入院后按急性损伤控制原则进行治疗,根据需要急诊或伤情稳定后手术。手术采用局部或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依靠牵引和手法旋转矫正骨盆向上与旋转移位。做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2.5~3cm切口,分开缝匠肌暴露髂前下棘,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触及髂骨内外侧板,钻头与躯干矢状面成30°~45°角,指向髂后上棘,钻入深约5~6cm,拧入6mm尚氏钉。同样方法并排穿入第2尚氏钉,针距1.0cm,体外针尾长度为5cm。对侧髂嵴穿针方法同前。先用钢针固定夹将两侧髂嵴上的钢针牢固固定。固定夹与皮肤保持两指以上间距,以便术后钢针护理。用多向接头将钢针固定夹和2根纵向连接杆连接固定,在纵向连接杆顶端安放第1根横杆,纵杆中段安放长度可作伸缩的第2根横杆。纵杆和横杆的连接暂不拧紧固定,C臂证实复位满意后再旋紧接头,形成梯形固定。
  3、术后处理:
  改良Stoppa入路组术后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骨质量,术后早期(3~5 d)即可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术后6~8周开始不完全负重,术后10~12周开始完全负重并进行功能锻炼。
  外固定架组术后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骨折整复固定后24~48h摄骨盆X线片,若整复位置不好,再进行调整。术后在伤后8周可带外固定下地行走。
  4、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骨盆X线片上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4mm为满意复位,5~10 mm为良好复位,11~20mm为复位一般,>20mm为复位差。
  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85分,良:70~84分,一般:55~59分,差<55分。
  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根据病例手术记录中收集统计。
  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中位数和范围表示,两组单独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Stoppa入路组:
  1、本组36例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8.62±1.74) cm(8~12cm),手术时间平均为(48.13±7.80) min(40~7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5.61±17.60) mL(40~95mL)。
  2、36例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根据Matta标准[9]评定骨折复位质量:36例(47侧)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获满意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3.0~5.5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切口化脓感染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10]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评分平均为(84.42±6.80)分(62~95分)分;优21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5.0%。
  3、术中1例患者髂外血管损伤,行修补术;取钢板伤口迁延不愈1例,予局部清创、留取样本行细菌培养并缝合伤口,细菌培养未见细菌,伤口换药处理2周后伤口愈合。
  外固定架组:
  1、外固定架组14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双侧相加)长度平均为(5.64±0.50)cm(单侧2.5~3 cm),手术时间平均为(43.5±6.02)min(35~6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8.93±8.36) mL(20~50mL)。
  2、外固定架组14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14例(24侧)患者骨盆前环骨折9例获满意复位,70%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为4.0~7.5个月,平均5.8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3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评分平均为(66.0±18.3)分(36~85分)分;优4例,良3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50.0%。
  3、外固定架组3例患者钉道感染,予取出钢钉,并留取样本行细菌培养并缝合伤口,细菌培养未见细菌,抗感染治疗,伤口换药处理1~2周后伤口愈合。
  结论:
  改良Stoppa入路主要适用于耻骨支骨折、耻骨联合损伤和部分髋臼骨折。相对于目前临床使用的髂腹股沟、Pfannenstiel入路而言,改良Stoppa手术入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野清晰、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且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疗效良好。
  在本研究所收集骨盆前环骨折手术病例的结果中可看出,从患者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Matta标准评价和Majeed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后发现,对于骨盆前环骨折病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对比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患者无明显差异性,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与外固定比较欠佳,但术后患者骨折复位效果、术后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外固定治疗,且明显减少了钉道感染的发生,方便前后变换体位进行后环内固定。因而在骨盆前环骨折的治疗中,采用Stoppa入路的内固定治疗更具优势。对于需急诊手术的骨盆骨折病人,可以考虑采用Stoppa入路的内固定治疗方案替代现有外固定支架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