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思想及实践路径探析
【6h】

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思想及实践路径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与选题目的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研究方法

1.3.1 创新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2 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

2.1 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现实背景

2.1.1 适应全球格局急速变化的需要

2.1.2 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的需要

2.2 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前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成果为共享发展理念形成奠定基础

2.2.2 中国传统文化为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积蓄了深厚底蕴

2.2.3 当代西方发展观念为共享发展理念形成提供重要借鉴

2.3 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进程

2.3.1 毛泽东对共享发展的初步探索

2.3.2 邓小平对共享发展的目标确立

2.3.3 江泽民对共享发展的主体维护

2.3.4 胡锦涛对共享发展的重要推进

2.3.5 习近平对共享发展的理论确立

3 共享发展理念概述

3.1 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

3.1.1 经济领域的共享

3.1.2 文化领域的共享

3.1.3 民生领域的共享

3.2 共享发展理念的特征

3.2.1 方向性

3.2.2 人民性

3.2.3 过程性

3.3 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意义

3.3.1 有助于更好坚持与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3.3.2 有助于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3.3.3 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4 推进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

4.1 经济层面

4.1.1 坚持和巩固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4.1.2 发展生产力全方位打赢脱贫攻坚战

4.1.3 加强宏观调控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

4.2 政治层面

4.2.1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2.2 加快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具体政策的建构与完善

4.3 思想文化层面

4.3.1 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4.3.2 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提升公民共建意识

4.3.3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4 社会层面

4.4.1 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

4.4.2 形成愈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4.4.3 完善就业体系促进就业创业

4.4.4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4.5 统筹环境保护推进环境公平共享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仍存在贫富差距严重、教育分配不均衡、社保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公平正义缺失的问题。在全球格局急速变化、国内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特别面对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实现,迫切需要将发展重点放在“共享”上力图追求公平的发展环境以推动发展的可持续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致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缺失问题、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共享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作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新时代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马克思关于分配公正的经济伦理思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以及中国优秀传统“共享”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同时还吸收与借鉴了当代西方发展观念的相关思想。当然,作为指导发展行动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之所以能够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提出,还离不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联系现实,不懈深入探索。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经济、文化、民生等多层面的共享内容理应均是其应有之义。在深入了解共享发展理念主要内容基础上,探究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相关路径对我们更好坚持与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以及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具体而言:
  经济层面需要坚持和巩固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生产力全方位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政治层面需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具体政策的建构与完善。文化层面通过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正;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提升公民共建意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层面需要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发展;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向着更公平、持续方向发展;完善就业体系促进就业创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统筹环境保护推进环境公平共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