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人双眼屈光参差中眼轴、角膜屈光力与屈光度差值的相关性研究
【6h】

成人双眼屈光参差中眼轴、角膜屈光力与屈光度差值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屈光参差的概述

1.2 屈光参差与视功能

1.3 屈光参差与双眼视觉

1.4 屈光参差与弱视

1.5 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测量方法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检查方法

2.4 分组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度不同,其程度或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别。人群中双眼的屈光状态完全相等的情况比较少见,多数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参照的标准不同,如屈光性质、参差量、形成原因等,屈光参差分类的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世界各国屈光参差定义的标准不统一,伊朗、美国、英国等在调查屈光参差的发病率时,采用的标准是双眼等效球镜差≥1.0 D。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在1985年提出了一个统一的试行诊断标准,在临床上把屈光参差划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即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1.50D,柱镜≥1D者为病理性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1.50D,柱镜<1D者为生理性屈光参差。通常认为,双眼视网膜物像相差超过5%,即双眼屈光度相差超过2.5OD,双眼便无法融合。在本研究中双眼屈光参差主要为近视性屈光参差,将双眼等效球镜差值≥1.0 D及≥2.5D作为分组标准。眼球的屈光状态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角膜系统、晶体系统、眼轴、前房深度等,其中两大重要因素是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各种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性决定了眼球的屈光状态。从出生时到眼球发育成熟时,人类的眼轴长度平均增长了大约8mm,然而与此同时,角膜和晶状体的弯曲度逐渐变得平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眼轴增长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维持了人眼的屈光状态正视化的过程能够正常发展,也减少了高度近视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在人类眼球的发育过程中,如果某些因素会引起眼轴长度与各种屈光因素之间不能彼此匹配与协调,那么就会产生屈光不正。在整个双眼屈光状态改变的过程中,眼轴的长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伴随着眼轴的增长,角膜和晶状体的弯曲度相应发生改变,如果出现两者对眼轴增长的代偿不足,各种屈光成分之间的比例就会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近视的产生。如果双眼眼球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不平衡的时候,双眼的眼轴长度的增长也会随之出现不一致,由此便引起双眼屈光状态出现不一致,即屈光参差。屈光参差会对双眼视功能产生许多严重的危害,它不但会导致单眼视、弱视的发生,而且很容易使患者立体视觉的发育出现障碍,使其无法正确判断外界空间物体的位置与深度,由此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国内外的屈光参差发病率的统计存在很大的差异,其结果在3.79%到21.8%之间,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屈光参差的发病率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有所提高。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疗由于双眼屈光参差而导致的弱视、斜视,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主张早期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以提高屈光参差的患儿的视力,促进其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是患者弱视治疗效果得以巩固的重要保证。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眼的眼轴差值、角膜屈光力差值及屈光度差值的相关性,并研究屈光参差的发生规律,为屈光参差发生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1、研究对象: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纳入标准:(1)无外伤史及手术史。(2)经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球前节检查及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其他器质性疾患。(3)经遮盖法检查无显斜视。(4)无老视等生理性调节功能减退。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抽取101例,按双眼等效球镜差分为3组:(1)双眼等效球镜差<1D,为第一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8~30岁,平均(22.69±3.38)岁,屈光度范围:-0.50D~14.00D;(2)双眼等效球镜差[1D~2.5D),为第二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18~30岁,平均(24.39±3.93)岁,屈光度范围:-0.50D~-14.00D;(3)双眼等效球镜差≥2.5D,为第三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8~30岁,平均(24.97±3.88)岁,屈光度范围:-0.50D~-14.00D。
   2、主要仪器设备:(1)IOL-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德国Zeiss公司)(2)眼科裂隙灯显微镜SL-3E(日本Topcon公司(3)全自动电脑验光仪ARK-510A(日本NIDEK公司)(4)综合验光仪RT-2100(日本NIDEK公司)(5)直接检眼镜YZ11D(苏州六六视觉公司)(6)视网膜检影镜(苏州六六视觉公司)
   3、检查方法
   (1)排除器质性病变: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其中包括结膜(球结膜、睑结膜)、巩膜、角膜、前房、虹膜、晶体、前玻璃体等。采用直接眼底镜散瞳后检查眼底,排除眼部其他器质性疾患。经遮盖法检查有无显斜视。所有眼科专科检查均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进行。
   (2)视力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视力表和被测者的距离根椐所用视力表规定距离而设定,一般为5m(由反光镜设立为2.5m),不得小于3m。房间灯光为一般室内照明。被测者手持遮一只眼并不要眯眼睛,先测右眼,后测左眼。展示视力表,告知被测者尽力地读出尽可能小的视标,直至在一行中有超过半数的视标出现错误,那么该行的上一行就是该被测者的视力结果。遮盖另一只眼重复以上测量。记录测试的实际值。每种仪器均固定一名专业特检医师测量。
   (3)屈光检查:屈光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屈光不正性质和程度。所有患者均用托品酰胺快速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使用NIDEK ARK-510A型电脑验光仪、NIDEK RT-2100型综合验光仪对研究对象进行他觉和主觉验光,单眼主观验光法经历初步MPMVA、交叉柱镜确定散光、再次单眼MPMVA,然后进行双眼调节平衡,由此测得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屈光度数,并将存在散光的度数换算成等效球镜度数,最后记录测试值。每种仪器均固定一名专业特检医师测量。
   (4)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检查:应用IOL-Master对受试者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进行测量。选择安静的暗室作为检查的环境,这样可以避免外界光源对于检查的影响。在检测之前,检查者须对受试患者耐心地讲解测量过程,使其在检查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合作,以免受试患者由于很难放松而出现不正常的眼球运动,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升降台以及受检者与仪器的距离须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使患者保持较为舒适地姿势。将受检者的下颌与前额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告知受检者通过注视仪器中的视标使其眼球固定在正位,然后进行对焦。每次检查之前,告知受检者在注视仪器中的视标前可以眨一下眼,然后开始检查。依次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可检测5次,其平均值作为统计的参数;角膜曲率可测量3次,根据公式角膜曲率[K=(K1+K2)/2],其平均值作为统计的参数。每种仪器均固定一名专业特检医师测量。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对三组患者双眼眼轴差值、角膜曲率差值、眼轴/角膜曲率差值与屈光度差值的关系采用秩和检验、偏双变量相关(控制变量:年龄)、多重线性回归、直线回归分析以及曲线估计进行分析。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三组患者双眼眼轴差值、眼轴/角膜曲率差值以及角膜曲率差值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排除了年龄对结果的影响,第一组中,即双眼等效球镜差<1D时,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眼轴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平均K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眼轴/角膜曲率差值正相关(r=0.424,P<0.05)。双眼眼轴差值与双眼平均K差值正相关(r=0.442,P<0.01)。
   第二组中,即双眼等效球镜差[1D~2.5D)时,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眼轴差值正相关(r=0.572,P<0.01),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眼轴/角膜曲率差值正相关(r=0.635,P<0.01),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平均K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双眼眼轴差值与双眼平均K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
   第三组中,即双眼等效球镜差≥2.5D时,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眼轴差值正相关(r=0.921,P<0.01),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眼轴/角膜曲率差值正相关(r=0.947,P<0.01),双眼屈光度差值与双眼平均K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双眼眼轴差值与双眼平均K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
   由于每组中,屈光度差值与眼轴/曲率差值都有线性相关关系,故综合分析所有数据后发现,双眼屈光度差值与眼轴/曲率差值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938,P=0.000。
   3、综合101例病例数据,以屈光度差值为因变量,以各屈光要素及年龄为自变量,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由标准回归系数可见,4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眼轴/角膜曲率差值、眼轴差值、平均K差值、年龄。
   4、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屈光度差值分别于眼轴差值、眼轴/角膜曲率差值、平均K差值的线性关系。第一组中,屈光度差值(Y)与眼轴/角膜曲率差值(X)的线性关系为:(Y)=0.375+2.892X,其中R2=0.181,P=0.007。眼轴差值与屈光度差值间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性(P>0.05)。平均K差值与屈光度差值间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性(P>0.05)。
   第二组中,屈光度差值(Y)与眼轴差值(X)的线性关系为:(Y)=1.185+0.365X,其中R2=0.278,P=0.002。屈光度差值(Y)与眼轴/角膜曲率差值(X)的线性关系为:(Y)=1.144+3.464X,其中R2=0.377,P=0.000。平均K差值与屈光度差值间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性(P>0.05)。
   第三组中,屈光度差值(Y)与眼轴差值(X)的线性关系为:(Y)=0.424+2.384X,其中R2=0.875,P=0.000。屈光度差值(Y)与眼轴/角膜曲率差值(X)的线性关系为:(Y)=0.096+18.729X,其中R2=0.914,P=0.000。平均K差值与屈光度差值间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性(P>0.05)。
   5、采用曲线估计分析得出屈光度差值与眼轴/角膜曲率差值的线性关系。分析101例病例数据,屈光度差值(Y)与眼轴/角膜曲率差值(X)最佳模型的拟合结果为:(Y)=0.422+10.518x+23.055x2-16.208x3,其中R2=0.894,P=0.000。
   [结论]本次研究探讨双眼屈光参差眼的眼轴差值、角膜屈光力差值及屈光度差值的相关性。
   1、眼轴及角膜屈光力是影响双眼屈光参差的重要因素,眼轴及角膜屈光力之间不匹配、不协调而失衡导致屈光参差的产生和进展。本研究中,第一组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差<1D)的角膜曲率差值与眼轴差值正相关,而第二、三组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差≥1D)的角膜曲率差值与眼轴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双眼在正视化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双眼平衡,随着眼轴的增长,角膜曲率是有一定的补偿作用的(曲率增加,角膜变平),若超出角膜补偿的极限,便会出现双眼眼轴及角膜变化的不平衡,由此导致双眼屈光参差。
   2、本次研究中,三组患者双眼眼轴差值与角膜曲率差值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第一组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差<1D)的屈光度差值与眼轴差值、角膜曲率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第二、三组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差≥1D)的屈光度差值与眼轴差值有线性相关关系,而与角膜曲率差值无线性相关关系。由此可知,双眼眼轴的差异是屈光参差的主要原因,而双眼角膜屈光力的差异对屈光参差程度的作用较小。
   3、本研究中,三组患者的眼轴/角膜曲率差值与双眼屈光度差值都有线性相关关系,故综合所有数据后发现,双眼屈光度差值与眼轴/曲率差值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加之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可见,眼轴/角膜曲率差值对屈光度差值的影响最大,从而可以将眼轴/角膜曲率(AL/CR)比值作为监控屈光参差进展的一项观察指标。通过监测双眼眼轴/角膜曲率的变化,对双眼屈光参差的预测和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