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患者与左前分支患者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预后评价与临床意义
【6h】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患者与左前分支患者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预后评价与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入选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结果

3.1 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

3.2 不同症状组间比较情况

3.3组间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

3.4 终点事件数目比较

3.5 随访结果情况

第四章讨论

4.1 IRBBB的临床意义

4.2 Lenegre病

4.3 心内膜垫缺损出现IRBBB+LAFB

4.4 IRBBB+LAFB伴有碎裂波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附录: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合并左前分支阻滞(LAFB)是双支传导阻滞的最常见类型。当CRBBB合并LAFB时,多认为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有关,是预后严重的双支阻滞。而另外一部分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合并LAFB的患者却没有CRBBB合并LAFB常见。一般认为,单纯的LAFB或IRBBB在临床颇为常见,除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外,也常见于正常人。但IRBBB+LAFB患者的预后情况却有待进一步研究。是否IRBBB合并LAFB的预后情况与CRBBB合并LAFB的一致,迄今为止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76例IRBBB+LAFB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4.0±1.5年的随访,探讨IRBBB合并LAFB的预后情况。
  方法:
  研究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2013年间心电图表现为IRBBB+LAFB的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器质性心脏病的LAFB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及临床疾病进行1:4配对。IRBBB诊断标准:①窦性心律;②PR间期>0.12 s;③V1导联QRS波呈rsR’型;④QRS波群时限<0.12 s。LAFB诊断标准为:①窦性心律②QRS电轴左偏(-45°~-90°);③avL导联呈qR或qRs型,且aVL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R波峰时间)≥45ms;④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通过4.0±1.5年的随访观察,根据临床资料和终点事件来评价IRBBB+LAFB的预后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8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76例,男性49名,女性27名,平均年龄57.25±26.31岁;对照组人304例(排除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其中男性196名,女性108名,平均年龄在57.75±24.35岁。两组基本信息比较:心电轴、QRS时限、血压、胸闷、心慌,以及射血分数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布不均衡(P<0.05)。两组临床资料比较:76例双支阻滞研究对象中,冠状动脉疾病40例(52.6%),其中2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均为前壁;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21%);主动脉瓣膜疾病7例(9.2%)先心病12例(15.7%),8例为心内膜垫缺损;心肌病1例(1.3%)。两组统计学之间无意义(P>0.05)。不调整其他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两组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终点事件最多为6个,最少为0,两组之间终点事件数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RBBB+LAFB与LAFB比较,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会导致左前分支阻滞预后恶化,IRBBB+LAFB患者预后与器质性心脏病LAFB患者在多个终点事件中无明显差异(P>0.05),且冠状动脉疾病是成为IRBBB+LAFB最常见的原因,此类双分支阻滞还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他器质性疾病。死亡率和病情进展程度与原发的基础疾病有关,临床预后情况也和CRBBB合并LAFB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