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纳米碳注射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6h】

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纳米碳注射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 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患者资料

2.3 实验器材

2.4 实验设计

2.5 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纳米碳注射

2.6 手术过程

2.7 标本处理

2.8 检测血PTH水平

2.9 检测血钙水平

2.10 淋巴结的处理

2.11 统计与分析

第3章 结 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甲状旁腺保护情况

3.3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

3.4 术后低钙血症发生情况

3.5 淋巴结清扫情况

第4章 讨 论

4.1 纳米碳淋巴示踪与其他淋巴示踪方法的比较

4.2 纳米碳淋巴示踪对术中甲状旁腺的辨别及保护作用

4.3 纳米碳淋巴示踪对颈部淋巴清扫的意义

4.4 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纳米碳注射的操作要点

第5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已发表文章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主要学习经历

展开▼

摘要

目的:⑴介绍术前超声引导下、使用纳米碳进行甲状腺内注射,帮助手术中甲状腺淋巴示踪的新技术;⑵总结此技术的技术要点、示踪特点;⑶探索与总结此技术在辨识、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应用价值;⑷通过观察淋巴示踪情况和分析淋巴结检测结果,研究纳米碳对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方法:⑴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住院并怀疑或确诊的甲状腺癌6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32例患者于术前1天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内纳米碳注射术,另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纳米碳注射而直接手术。所有怀疑甲状腺癌的患者进行术中病理冰冻检查,若术中病理诊断考虑甲状腺恶性肿瘤即视为有效病例;⑵两组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侧颈区淋巴结清扫;⑶两组均术中、瞻性分析,两组两组直视下显露与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观察甲状旁腺是否被染色。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旁腺是否被误切,术前、术后检测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⑷统计、分析两组各自检获的淋巴结数目、淋巴结大小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⑴术中冰冻病理排除后,纳米碳组有效病例为26例,对照组为29例;⑵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血钙、血PTH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⑶在纳米碳组中所见甲状旁腺均无黑染,术后病理未发现误切甲状旁腺。而对照组中共有7例出现1枚甲状旁腺误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在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减退及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⑷纳米碳组及对照组在检出淋巴结数目上,不管是在中央区还是侧颈区中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直径<5mm的淋巴结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直接>5mm的淋巴结,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在淋巴结转移率上的研究未发现统计学意义。
  结论:
  ⑴术前超声引导下纳米碳甲状腺内注射是一种纳米碳使用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能取得与术中注射相似的结果。
  ⑵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在形态学方面区分出不染色的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⑶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能指示淋巴结清扫范围,协助术者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提高术后病理学检查淋巴结的检获率,但不能确认是否转移淋巴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