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6h】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 主要试剂

二、 主要设备

三、 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干预

3. 行为功能评估

4. 常规病理标本的制备

5. HE染色

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BBB评分

2. 形态学观察

2.1 肉眼观察

2.2 HE染色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讨论

1.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中医理论依据

2.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与神经生长因子

2.1 神经生长因子

2.2 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的反应性表达增加

2.3 电针通过增加NGF表达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

3.电流对脊髓损伤的作用

4.电针对脊髓组织结构的影响

5.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其他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可造成损伤平面以下截瘫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科研人员已对其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突破性进展。临床上发现,脊髓损伤患者经电针治疗后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恢复,研究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对脊髓的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至今未能完全被认知。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已被证实能有效的对急性损伤脊髓起保护性及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并且其作用是通过与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 A, TrkA)结合而产生,而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是否与NGF和TrkA有关尚未被完全认知。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功能、脊髓组织NGF及其受体TrkA的变化,试图发现该种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①选用2月龄SD大鼠45只,雌雄不拘。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只打开椎管而不造成脊髓损伤,其他两组大鼠均采用自制的Allen装置将10 g的物体从2.5 cm高处落下(打击量25 g·cm)致伤脊髓。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均不进行电针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G6805-2多用治疗仪于损伤节段上、下棘突间隙,相当于第10~11胸椎和第1~2腰椎部位,各刺入一毫针,深度达硬膜外,疏密波,频率0.5 ms,每天治疗30 min,6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共4个疗程。
  ②于造模前、造模后第1天、治疗结束时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行为功能评定量表(Basso, Beattie, 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 BBB)评分法(0~21)分,0分:不可观察到后肢运动;21分:始终有持重的跖步,前后肢运动协调,向前时脚趾与地面之间始终保持间隙,开始触地和离地时,爪的位置与身体平行,尾巴始终上翘,躯干稳定。)评价动物运动和感觉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胞浆 NGF及其受体TrkA变化。
  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大鼠4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结束时,对照组NGF和Trk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t=10.163,8.062;P<0.01),NGF和TrkA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t=2.918,3.542;P<0.01);电针治疗组NGF和Trk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t=3.539,2.622;P<0.01,0.05),NGF和TrkA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6.089,6.967;P<0.01)。造模前所有动物BBB评分均为21分,手术后假手术组均为20~21分,造模后第1天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评分均为0~1分,治疗结束时,电针治疗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847, P<0.01)。
  结论:
  脊髓损伤后可能通过其自身保护机制而表达NGF及TrkA增多,有利于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和神经再生;电针治疗促使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NGF及TrkA表达增多,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