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现代化实现程度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河北省八个试点村的调查
【6h】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现代化实现程度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河北省八个试点村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流程

1.5 论文结构

1.6 研究方法

1.7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现代化的理论

2.1 新农村建设国内外相关理论

2.2 农民现代化国内外相关理论

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农民现代化理论研究

2.4 对相关理论的简要评价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现代化的研究设计

3.1 概念模型与假设

3.2 样本选择与研究工具

3.3 调查问卷的形成及来源

3.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现代化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样本的基本资料统计

4.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现代化实现程度相关分析

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现代化实现程度回归分析

4.4 假设检验小结

5 结 论

5.1 研究总结

5.2 对策

5.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农民的现代化至关重要,努力提升他们的现代化程度,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更大的活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三农”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民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河北省各市、县级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力度装备农业基础设施,向广大农村输入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安排许多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创造各种途径向农民灌输、渗透现代理论,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农民学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农民的实用技能,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农民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作为平等公民公平地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经过党和人民群众多年努力,我国农村、农民的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民现代化取得很大的成绩,推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基础设施的欠缺、生活配套设施的滞后等原因,河北省地区的广大农民仍然持有浓厚的封建传统意识,特别是贫困地区,现代先进观念淡薄,思维方式传统,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仍然落后。对于如何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提高农民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核心和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然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农民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关系模型。拟以河北省8个市的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即石家庄藁城市贯庄村、唐山市迁安市镇新寨村、廊坊市永清市大辛阁村、保定市易县燕子村、沧州市黄骅市白庄村、邢台市沙河市栾卸村、张家口康保县南乔家村、承德市兴隆县苗家营村)农民现代化程度调查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测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信度及效度检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大部分假设得到了验证。
  本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现代化实现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即河北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共同促进农民现代化程度的提升。(2)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尤其是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方面,乡镇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快。但是农村仍然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垃圾处理问题依然存在,公共设施使用率低,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效率不高,而且村民民主参与意识淡薄,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需要加大力度继续推进。(3)河北地区试点村的农民现代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相对较好,但是与城市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农民社会行为方式现代化方面相对较弱,农村的网络覆盖较差、使用率低,悠闲娱乐场所少,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娱乐活动单一,农闲生活枯燥。农民现代化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本文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农民现代化的对策建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高度重视农民的现代化问题,从经济、政治、教育、休闲娱乐、社会保障等个方面以此全面地推进农民的现代化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