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文、理学与事功——以唐顺之(1507-1560)为例看十六世纪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6h】

诗文、理学与事功——以唐顺之(1507-1560)为例看十六世纪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章 词章追求

第一节 唐顺之与唐宋派之兴起--诗歌创新

第二节 唐宋派之形成--文章交往

小结

第三章 内圣之道

第一节 从词章到理学

第二节 理学修炼

第三节 《诸儒语要》与理学宗旨

第四节 文.道关系之见解

小结

第四章 经世实践

第一节 经世之志

第二节 经世著述

第三节 经世实践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一位十六世纪的士大夫唐顺之(1507—1560)的生平经历为个案,建构唐顺之在诗文、理学与事功上的进取事迹,进而思考与唐顺之生活于同一时代,且具有类似身份和地位的其他士人的生活世界及其价值追求。
   文章第一部分从诗歌和散文两个方面探讨以唐顺之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文流派唐宋派的兴起过程。在诗歌方面,本章将把唐宋派置于明代中后期的文学潮流更迭的背景下,考察唐顺之等人为追求儒者的文学“识见”,创作“奇古诗文”,成功取代前七子的文坛地位,旋即又为后七子所替代的过程。在散文方面,讨论则聚焦在唐宋派成员唐顺之与王慎中身上,分析他们在争取文学成就时,呈现的互助与竞争共存的关系。本文认为诗文唱和已隐含着士人精神价值和身份认同的追求,文学变革亦始终与此相随,从士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个人追求来考虑文学变革的问题,可以提供一种更加贴近历史当事人心态的解释。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唐顺之在理学上的修为,内容包括修炼方式的转换,及其与《诸儒语要》的关系,并注意到唐顺之模仿阳明“致良知”的学说,拈出“天机说”的理学宗旨。唐顺之晚年自言平生佩服阳明之教,满口所说,满纸所写,皆是发自良知。可见,唐顺之在理学上积极仿效、超越王阳明。但是唐顺之在阳明学术脉络中却处于日益被边缘化的地位,这提示着近代以来,明代思想史以左、右派划分进行研究的局限所在。透过唐顺之的个案,我们可以观察到明代各种思想活跃、互动的一面。
   第三部分分别从经世之志、经世著述和军功追求三个方面,考察唐顺之的理想与追求。在日常生活上,唐顺之精于武功,且好谈兵法。这足以比拟年少的王阳明。唐顺之的经史著述颇丰,史书类有——左、右《编》,旨在给君臣树立行为模范,为经国之士提供治国方略;兵书类有——《武编》,可直接用于指导行军布阵。这三《编》皆属于经世致用之书,且构成了唐顺之理论型和应用型的经世思想体系。唐顺之晚年应诏出仕,得以一试其经世理想。他在军事行动中处处显露出仿效王阳明的影子。余英时指出十六世纪的士大夫的“得君行道”之路受阻,纷纷转向开拓民间社会、走下行路线。但是从唐顺之的个案看,十六世纪的士人,尤其是精英士人,他们并没有放弃得君行道的理想。
   最后,本研究认为在唐顺之的一生当中,辞章、理学和经世功业三方面的成就是他的最为重要的追求。透过他的行迹及其与同辈士人交往的事迹,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在十六世纪的精英士大夫群体中,辞章、理学和经世功业皆是他们共同的追求。这种追求直接导源于十五、十六世纪,王阳明成功树立的“第一等人”的典范的作用。王阳明的成功引起后辈士人的竞相模仿,从而推动了士人在这三个领域内的相互竞逐,催生了士人的多元文化面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