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以《审美意识形态》为中心
【6h】

论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以《审美意识形态》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略考

第一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美学"的兴起

第二节 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与诸意识形态形式的关系

第三节 审美意识形态功能的二重性

第二章 “身体”与审美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

第一节 “身体”的意识形态意蕴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审美分析

第三节 共产主义——人类最后的审美化社会

第三章 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评价

第一节 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特点

第二节 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积极贡献

第三节 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是人类渴望自由的心灵对羁束自由的现实世界的虚幻超越,审美是唯一能够给人类提供“诗意的栖居”的独特精神领域。然而,对于伊格尔顿来说,作为一种理论话语的美学,是特定时代和文化语境下特定群体的理论设定,不可能脱离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政治意识形态而独立存在,艺术家唯美的救赎意愿在现实意识形态下显得苍白无力。伊格尔顿力图揭示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产生的必然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和矛盾性,探索审美话语背后隐藏着的和可能隐藏着的政治蕴涵,也即挖掘美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政治倾向。
   伊格尔顿无意于一般地对“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之类的问题进行探讨,他试图将美学置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探索作为意识形态的美学的兴起,揭露美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政治寓意。在他看来,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理论形态,它既与各种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既可能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天然同盟,又可能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强有力挑战。
   伊格尔顿强调审美与社会历史的关联,将身体作为审美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认为“身体”这个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具有“感性”的意义,而审美作为一种文化,是一种感性活动,始终与人的身体相关,是通过身体而发生作用的。“身体”既是一个美学的概念,又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审美意识形态其实就是审美和意识形态对身体构建的过程。
   伊格尔顿重点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进行了审美式解读。伊格尔顿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在资本主义劳动异化条件下,感性生活在两个相反的维度上分裂并且两极分化,形成了两种审美主义:冷酷无情的审美主义和幻觉性的审美主义。在这里,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扭曲,身体的复合、异化的扬弃成为人们探寻的视点,也成为伊格尔顿理论的落脚点,在他看来,这种审美化的生活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成为可能,并将其称为“人类最后的审美化”。
   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最终志趣在于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一切不合理的人类社会政治秩序进行批判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伊格尔顿在展示革命以后美学的未来时却含糊其辞,对审美的人性解放作用也过于自信,过于远离主流政治并缺乏实践基础,因此其理论也带上了乌托邦色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