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前瞻性记忆的特点研究
【6h】

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前瞻性记忆的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4.1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PM障碍的表现和可能原因

4.2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中的PM障碍与注意力减退相关

4.3本研究创新之处

4.4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记忆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回溯性记忆(retrospectivememory,RM),认为RM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记忆障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抱怨自己记忆力差的时候,大多提到的是“忘记去做某事”,而不仅仅是“忘记以前的某些信息”,这种对将来实现的活动或意图(intention)的记忆正是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memory,PM)的表现。
   PM按线索类型分为以下三类:①基于时间的PM(time-basedprospectivememoryTBPM),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时间后执行某项任务;②基于事件的PM(event-basedprospectivememoryEBPM),是指当一些外部事件出现时执行某个特定任务;③基于活动的PM(activity-basedprospectivememory),指的是某个活动之后或之前去做某件事情。三种类型的PM的认知过程都分为四个阶段:①形成意图,即活动主体计划何时完成何项活动;②维持意图,即活动主体在进行当前活动的同时将意图保存在脑海里;③激活意图,即当正确的时间或线索出现时,活动主体要终止当前活动,记起之前计划的活动;④实现意图,将计划的活动实现。
   在临床中,我们也常发现患者的PM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息息相关,如患者不能按时服药、不能按时到达训练厅康复锻炼、不能按时复诊等,成为阻碍患者康复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较多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存在明显的PM障碍,并认为PM障碍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最显著和持续存在的表现。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脑卒中慢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并不能完全揭示急性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PM的表现,也未进一步探讨PM评估是否可作为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的评估指标。
   目的
   (1)筛查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有无PM障碍,进一步探讨PM障碍的表现和可能原因;
   (2)探讨PM障碍是否可以作为判断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有无认知障碍的评估指标。
   研究假设
   与年龄、性别、文化匹配的正常人的PM比较,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PM存在明显减退,具体表现为:
   (1)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中PM减退表现为TBPM障碍,可能由激活意图阶段受损导致;
   (2)TBPM障碍独立于其他认知功能受损而存在。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根据本研究设定的入选标准,自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筛选脑卒中急性期患者60例做为实验组,他们均符合入组条件,如符合2007年全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CT或MRI诊断为首次脑梗塞或脑出血,病程1月内,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eurobehavioralcognitivestatusexamination,NCSE)不合格。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职工和患者家属中筛选NCSE测试合格,年龄、性别、文化与患者匹配的6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他们既往均无神经或精神病史。两组被测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研究方法:
   2.1一般资料记录本研究中记录所有被测试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史。实验组还需记录病程、病变部位。
   2.2认知评定为减少测评误差,所有评估均由作者本人完成。
   (1)前瞻性记忆:汉化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hineseversionoftheCambridgeProspectiveMemorvTest,C-CAMPROMPT);
   (2)回溯性记忆:普通话版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量表(ChineseVersionofRivermeadBehaviomlMemorvTest,C-RBMT);
   (3)工作记忆:数字广度测试(Digit-spanTest,DS);
   (4)注意力:中文版Stroop字-颜色测试(ChineseVersionofStroopWord-colorTest,C-SWCT);
   (5)执行功能:色彩追踪测试(ColorTrailTest,CTT)。
   2.3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PM总分明确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中是否存在PM障碍,然后进一步比较两组间EBPM评分和TBPM评分揭示PM障碍的类型,再深入比较两组间受损的PM类型各阶段评分探索PM障碍的可能原因;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受损的PM类型与其他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协方差分析使相关的认知功能在两组间保持均衡,再比较两组间PM评分差异。
   结果
   (1)两组间PM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8,P=0.026),表现为两组间TBPM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T=-2.941P=0.004),而两组间EBP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TBPM意图激活阶段的时间线索发现能力(T=-2.147P=0.017)、时间自发监控能力(T=-2.206P=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阶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组内TBPM评分与注意力评分显著负相关(r=-0.290p=0.024),均衡两组注意力评分后,两组间TBPM评分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F=0.790,P=0.002)。
   结论
   (1)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存在PM障碍,表现为TBPM障碍,而EBPM基本正常;
   (2)急性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时间线索发现能力、自发时间监控能力受损可能是TBPM障碍的原因;
   (3)TBPM障碍独立于其他认知功能而存在,可以作为判断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有无认知障碍的评估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