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何以拥有某物?——一种基于人的交互主体性而做的对拥有合理性的辨析
【6h】

人何以拥有某物?——一种基于人的交互主体性而做的对拥有合理性的辨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原理

解析

论证框架

引论:方法论的哲学问题

Ⅰ.解题:拥有问题的关键词及分析方法

Ⅱ.对分析原则及易混淆概念的说明

第一章 回溯法

1.1 拥有问题成立的三个前提

1.2 谁是拥有的主体:谁,在何种情境中做宣称

1.3 如何以及以何给宣称赋予价值意义:何谓拥有合理性

1.4 拥有合理性的两个维度

1.5 回溯法的内容

第二章 争论一:为何以及如何对人性做价值预设

2.1 对人性做价值判断的理由

2.2 传统的政治哲学语境下如何对拥有赋意

2.3 三种赋意的交叉发展

2.4 传统价值预设带来的逻辑倒置及其修正

第三章 争论二:回溯起点之争

3.1 拥有对共同体的建构

3.2 自我,何种自我?

3.3 以交互主体性的自我为起点

第四章 完整辨明拥有合理性的正义理论框架

4.1 主体性对抗:两个争论的核心

4.2 对实质的分析:两个争论的联结

4.3 完整辨明拥有合理性的正义理论

第五章 拥有的建构

5.1 在交互情境中建构拥有:主体对对象的几种控制形态

5.2 拥有合理性的内容

5.3 三项基本权利

5.4 三种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

5.5 拥有权利化的结构

第六章 作为权利的拥有

6.1 辩论拥有规则的基本辩论原则

6.2 合理的拥有与不合理的拥有

6.3 政治共同体中目标设定与拥有之关系

6.4 拥有权利化的两个内涵

6.5 对私有产权合理性的辩护

6.6 作为制度的拥有

结语:作为拥有的正义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研究综述

后记

展开▼

摘要

拥有问题的实质是人在其所处的生存情境中如何通过实践完成自身赋意。所以,对拥有问题的第一个考察是它在何种情况下成立。这个考察使占有同拥有区分开,并将拥有问题的有效性放入交互情境中,成为个体主体建构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正是基于问题所处的层面,拥有合理性成为区分诸种正义观的界标。这样,第二个考察就是通过对拥有合理性的解释找到诸理论争论的焦点——对人的赋意行为做价值预设以及共同体的起点为何;前者表现为不同价值倾向之间的争论,后者则是如何通过主体性对抗结成共同体产生的争议。因此,以拥有合理性为突破口,能够深入到政治哲学所关涉的核心问题,一个有效的合理性论证其始基必须是中立与纯粹的对人的本质做出的价值判断,从问题不可再被还原的起点开始。在此基础上,任何将被置于其中的价值倾向以及分析要素都必须被辨明。而传统的讨论模式以具有价值偏向的人性论为基础,在证明合理的拥有形式时将正义与拥有的逻辑关系倒置。所以,本文将建立一种以问题回溯的方式澄清拥有合理性的讨论模式,取代传统经验一实证与逻辑建模的讨论模式。
   在树立了讨论模式后,拥有被置于与共同体存在同一层面的合理性考察中。合理性问题被分解为对在交互情境中拥有必须被建构与如何建构的分析。建构的必要性在于需要在交互主体间建立稳定且长期的社会关系,亦即交互情境下的个体主体需要过渡到共同体状态:如何建构则体现出在过渡中共同体被成员所赋予的存在意义。所以,拥有合理性首先是一个道德哲学的问题,如何建构拥有规则就会如何约束人在共同体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共同体对此所具有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一旦将拥有形式化后,通过外在制度显现的拥有合理性就被转化为合法性。这种转化通过将拥有做权利化建构,按照自由法则与先占原则完成。拥有的合理性包含在实践主体的整个实践活动中,最终以实践结果的形式显现。因此,它是对生命权、意志自由权以及私有产权的综合体现:拥有权利化的过程既包含私权利、又包含公权力。当完成在拥有合理性的建构中个体主体与共同体各自的分工后,个体主体不再从内在道德而是从外在对制度的遵守上判断行为合理性。这会导致作为道德主体的行为者行动的困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