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东省主要海湾底拖网鱼类资源及其带鱼属(Trichiurus Linnaeus,1758)遗传多样性研究
【6h】

广东省主要海湾底拖网鱼类资源及其带鱼属(Trichiurus Linnaeus,1758)遗传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前言

1.1南海环境及资源简介

1.1.1南海自然环境

1.1.2南海生物资源

1.2广东省海湾环境简介

1.2.1地理位置及范围

1.2.2自然环境

1.2.3生物资源

1.3广东省海湾鱼类资源调查及现状

1.3.1广东省鱼类资源的历史调查

1.3.2广东省海湾鱼类资源现状

1.4生物多样性

1.4.1物种多样性的定义

1.4.2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参数计算

1.4.3遗传多样性的定义

1.4.4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1.4.5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鱼类资源研究

2.1研究方法

2.1.1采样方法

2.1.2统计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鱼类种类结构

2.2.2物种多样性分析

2.2.3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

2.2.4经济价值及生态营养结构

2.3讨论

2.3.1广东省沿海主要海湾鱼类资源结构特点和变化

2.3.2广东省鱼类资源多样性指数特点与变化

2.3.3渔业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第3章带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3.1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3.1.2实验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基因组DNA提取效果

3.2.2 RAPD带型分析

3.2.3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2.4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

3.2.5聚类分析

3.3讨论

3.3.1带鱼的遗传多样性

3.3.2带鱼种群的划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广东省沿海各海湾位于南海北部,生态环境多样,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使得广东省沿海鱼类资源衰退。 本研究根据2006年8月和2007年1月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广东省沿海主要海湾鱼类群落结构。共记录鱼类146种,隶属于14目56科。其中软骨鱼类3种,占总数的2.10﹪,硬骨鱼类143种,占总数的97.90﹪。硬骨鱼类中以鲈形目鱼类最多,共捕获到80种,隶属于29科,占总种数的54.79﹪。夏冬两季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分别为11.700和8.129,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值分别为3.137和2.959,鱼类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J)值分别为0.658和0.694;夏季优势种为褐蓝子鱼(Siganus fuscescens)、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和黄斑鲳(Leiognathus insidiator),冬季优势种为六指马鲅(Polynemus.sextarius)和鹿斑鲳(Leiognathus ruconius)。表明广东省沿海鱼类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较高,种类丰富,均匀性较好,优势种明显。 本海区鱼类区系分为两类:暖水种120种,占82.19﹪;暖温种26种,占17.81﹪;无冷水种;表明广东省沿海鱼类区系属暖水性鱼类区系。生态类型以近底层和底层鱼类为主,中上层鱼类和珊瑚礁鱼类较少。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分析了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南海带鱼(T. nanhaiensis)和短带鱼(T.brevis)群体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适合带鱼群体RAPD扩增的引物,共检测104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4个,多态位点比率为90.38﹪。对比了南海海域、东海海域和黄海海域带鱼群体间的遗传多态以及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邻接(Neighbor-joining)系统树和非加权算术组平均(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of arithmetic means,UPGMA)系统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