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邕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与中华文化认同的相关研究
【6h】

在邕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与中华文化认同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1选题背景

0.2文献综述

0.2.1.跨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

0.2.2.文化认同的相关研究

0.2.3跨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0.2.4以往研究的局限

0.3问题的提出

0.4研究的意义

0.4.1理论意义

0.4.2实践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1.2研究的对象

1.3研究的步骤

1.4研究的方法

1.4.1材料和数据的收集

1.4.2材料和数据的处理

1.5研究的工具

1.5.1人口学的统计

1.5.2跨文化适应的测量

1.5.3中华文化认同的测量

1.6数据的采集

1.7问卷项目与因子的分析

1.7.1社会文化适应量表的分析

1.7.2中华文化认同量表的分析

1.8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1.8.1问卷的信度分析

1.8.2问卷的效度分析

1.9问卷的总结讨论

1.10研究的假设

第二章来华留学生现状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2.1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结果与分析

2.1.1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总体情况与分析

2.1.2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性别上的差异与分析

2.1.3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华裔身份与代际上的差异与分析

2.1.4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国籍上的差异与分析

2.1.5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学校上的差异与分析

2.1.6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汉语水平上的差异与分析

2.1.7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来华时间上的差异与分析

2.1.8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年龄上的差异与分析

2.1.9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留学目的上的差异与分析

2.2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结果与分析

2.2.2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与分析

2.2.3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在华裔身份与代际上的差异与分析

2.2.4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在国籍上的差异与分析

2.2.5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在学校上的差异与分析

2.2.6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在汉语水平上的差异与分析

2.2.7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在来华时间上的差异与分析

2.2.8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在年龄上的差异与分析

2.2.9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在来华目的上的差异与分析

第三章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中华文化认同的相关性

3.1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中华文化认同的相关性结果

3.2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中华文化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建议

4.1推进高校的留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4.2根据留学生的个体背景差异,进行针对性关注

4.3提升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促进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水平,推进二者相辅相成发展

研究的结论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门户,许多来华留学生,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留学生将广西作为留学的首选之地。因此,促进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中华文化认同,提升我国的留学生教育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以及跨文化适应和中华文化认同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本研究通过使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与中华文化认同调查问卷》,对南宁七所高校460名留学生进行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 (1)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可以划分为六个维度,可分别命名为:语言交流适应、日常生活适应、文化态度适应、学业适应、压力应对适应与社会交往适应。(2)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可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行为、认知、情感。(3)大部分来华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困难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文化适应的困难程度依次为:文化态度适应>社会交往适应>压力应对适应>语言交流适应>学业适应>日常生活适应。(4)超过80%的来华留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来华留学生的心理适应欠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5)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在性别、华裔身份、国籍、汉语水平、来华时间、年龄等背景差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华裔代际、就读学校、来华目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来华留学生的心理适应只在不同国籍这一条件上存在差异,其他变量对心理适应没有显著影响。(6)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普遍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程度较高,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高于行为认同。(7)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在华裔身份、国籍、就读学校、来华时间、来华目的等背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不同华裔代际、汉语水平、年龄背景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8)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困难程度与其中华文化认同水平为显著负相关;来华留学生的心理适应困难程度与其中华文化认同水平相关性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