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劳务用工新模式——众包劳务用工模式的提出
【6h】

建筑劳务用工新模式——众包劳务用工模式的提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建筑业劳务用工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路径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路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2.2 资源依赖理论

2.2.1 资源依赖理论的起源

2.2.2 资源依赖理论的发展

2.2.3 资源依赖理论的假设

2.2.4 资源依赖理论的贡献

2.3 交易成本理论

2.3.1 交易成本概念的形成

2.3.2 交易成本概念的比较

第三章 我国劳务用工管理模式的变迁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3.1.1 终身制劳动关系模式(1949年-1978年)

3.1.2 劳动合同制用工模式(1978年-2000年)

3.1.3 劳务分包(2001年-至今)

3.2 我国建筑业用工制度现状

3.2.1 劳务分包企业用工模式

3.2.2 施工企业直接雇佣劳务用工模式

3.2.3 架子队用工模式

3.2.4 非成建制零散用工模式

3.3 现阶段用工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政策方面

3.3.2 劳务企业或施工企业方面

3.3.3 劳务人员方面

3.4 主要劳务用工模式的比较

第四章 众包劳务用工模式

4.1 众包管理模式的介绍

4.1.1 众包模式的概念

4.1.2 众包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4.1.3 众包模式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4.2 众包模式在建筑行业劳务用工领域的探讨

4.2.1 建筑劳务用工众包模式的定义

4.2.2 建筑劳务用工众包模式的体系构想

4.2.3 众包劳务用工模式运行机制

4.3 众包劳务用工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4.3.1 对社会方面

4.3.2 对施工企业方面

4.3.3 对劳务人员方面

4.4 众包劳务用工模式与劳务分包模式的对比

第五章 实例检验

5.1 项目概况

5.2 劳务分包模式在项目中的应用

5.3 众包劳务用工模式在项目中的应用

5.4 两种不同模式的应用比较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稳、好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年总产值屡创新高。但尽管建筑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的整体水平却并没能同步提高。现阶段的建筑业劳务用工模式与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劳务用工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劳务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2016年的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本文大胆尝试将“互联网+”和众包应用到建筑业劳务中,提出一个新的众包劳务用工模式。
  本文首先通过对建筑业劳务用工模式相关的文献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简单总结了我国自解放以来,劳务用工模式的历史变迁过程以及现阶段建筑业使用的主要常见的四种劳务用工模式,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劳务分包企业用工模式、施工企业直接雇佣劳务用工模式、架子队用工模式、非成建制零散用工模式等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为在现阶段的劳务用工模式中,劳务分包企业用工模式较优于其他三种劳务用工模式。
  接着介绍众包管理模式的概念,以及众包模式目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将众包管理模式引入建筑业劳务用工领域,给众包劳务用工模式下定义,简单介绍了众包劳务用工模式的构建基础、机构设置、人员设置和运行机制,与现阶段常用的用工模式中较优的劳务分包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得出众包劳务用工模式的优缺点。
  最后,用一个笔者工作中的项目作为例子,简述众包劳务用工模式和劳务分包模式在该项目的应用,并比较两种模式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检验众包劳务用工模式优于传统的劳务分包企业用工模式。
  本文为完善当前的建筑业劳务用工模式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为当前施工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之间的关系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