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80后”不同职业群体地位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05-2010数据
【6h】

“80后”不同职业群体地位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05-2010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职业地位研究

1.2.2 国内职业地位研究

1.2.3 有关“80后”职业地位的研究

1.2.4 文献研究小结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80后”

2.1.2 社会流动

2.1.3 职业群体

2.2 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2.2.1 理论基础

2.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假设

2.4 数据来源与样本结构

2.4.1 数据来源

2.4.2 样本结构

第三章 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

3.1 户籍性质、单位性质与受教育年限均值的差异

3.2 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差异

3.2.1 收入水平

3.2.2 消费水平

3.3 主观阶层认同

第四章 假设检验

4.1 后致因素

4.2 先赋因素

4.3 结构性因素

4.4 综合因素比较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80后”不同职业群体地位差异的特征描述

5.1.2 “80后”不同职业群体地位差异的影响因素

5.2 讨论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从职业流动与职业分层的角度分析“80后”不同职业群体地位差异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具体描述了“80后”各职业群体在客观职业分层和主观阶层认同差异情况,检验先赋因素、后致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对“80后”职业群体差异及变化的影响,并论述“80后”职业群体差异对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流动的影响,检验社会阶层结构是否固化的观点。
  在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2005年至2010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本文得到的三个基本结论是:
  第一,数据表明,“80后”不同职业群体的客观社会分层差异明显,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分层体系确实能够作为一个区分和衡量“80后”青年社会社会结构所处位置的有效指标,田丰(2013)的观点得到进一步的证明和支持;
  第二,“80后”不同职业群体的主观认同阶层结构与客观社会分层不一致,他们整体的主观认同偏向中层定位,上层职业群体与底层职业群体的主观认同恰好相反,中层职业群体的主观认同相对模糊和摇摆;
  第三,后致因素、先赋因素与结构性因素交织作用影响“80后”的职业地位获得,结构性因素影响下市场逻辑与地位再生产逻辑是同时强化的。户籍制度对“80”的职业流向具有非常明显的市场分割意义,自身受教育程度依旧是“80后”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动因,父亲职业阶层的作用增强。“80后”职业流动存在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但是并未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