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滑移与孪生的镁合金晶体本构关系及其细观塑性行为研究
【6h】

基于滑移与孪生的镁合金晶体本构关系及其细观塑性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镁合金晶体结构及变形模式

1.2.1 镁合金晶体结构

1.2.2 镁合金滑移与孪生变形模式

1.2.3 孪生变形模式的晶体学特征

1.2.4 镁合金孪生变形机理的研究

1.3 镁合金宏观塑性行为的研究

1.3.1 单调加载情形

1.3.2 循环加载情形

1.4 镁合金晶体本构关系及多晶模型的理论研究

1.4.1 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的晶体本构关系研究

1.4.2 循环塑性本构关系的研究

1.4.3 镁合金析出相对变形机制的影响研究

1.5 材料损伤与断裂准则的研究

1.6 本文的研究工作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不同热处理的挤压态AZ31塑性行为的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案

2.2.1 金相组织显微试验及断口观察

2.2.2 力学试样

2.2.3 加载试验方案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2.3.1 镁合金显微组织

2.3.2 单调加载力学特性

2.3.3 循环加载试验

2.3.4 断口形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Z31镁合金晶体本构关系及其塑性各向异性行为

3.1 滑移与孪生变形机制

3.2 晶面法向与晶向坐标的换算

3.3 本构方程

3.3.1 时间积分方案

3.3.2 基于应力变量的Newton-Raphson迭代法

3.3.3 变形机制与硬化函数

3.4 多晶有限元模型

3.4.1 模型的验证及轧制AZ31板的应力应变晌应

3.4.2 镁合金AZ31织构演化的计算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单晶加载计算

3.5.2 单晶初始屈服面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镁合金AZ31晶体塑性行为与细观非均匀变形的数值研究

4.1 多晶镁合金加载模拟试验

4.1.1 轧制板镁合金的拉伸与压缩模拟的材料初始取向与边界条件

4.1.2 挤压棒与轧制板成形模拟的材料初始取向与边界条件

4.1.3 随机织构下镁合金材料的拉伸与压缩行为模拟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织构演化分析

4.2.2 轧制板拉伸与压缩宏观行为及差异的细观原因

4.2.3 轧制板拉伸与压缩晶向转动及孪晶体分数非均匀性

4.2.4 挤压棒与轧制板成形的宏观行为与细观变形分析

4.2.5 随机织构下的单调拉伸与压缩宏观行为与细观变形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拉压循环加载下镁合金AZ31宏观与细观塑性行为研究

5.1 材料与试验方案

5.2 循环塑性本构关系描述

5.2.1 细观变形模式的描述

5.2.3 背应力演化方程

5.3 多晶体数值模型

5.3.1 多晶集合体代表性体积单元

5.3.2 加载条件

5.3.3 模型参数

5.4 模拟结果分析

5.4.1 应力应变滞回环曲线分析

5.4.2 应力应变非均匀分布

5.4.3 孪晶非均匀分布

5.4.4 各变形系相对活动强度分析

5.4.5 拉伸孪晶体积分数演化分析

5.4.6 孪生变异体活动强度的非均匀性

5.4.7 应力三轴度演化及非均匀分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几何必需位错的微粒对滑移变形影响的研究

6.1 SiCp/Al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

6.2 金属基体的晶体塑性变形

6.3 对颗粒增强机制的描述

6.3.1 均匀变形情形下统计储存位错密度计算

6.3.2 增强颗粒附近金属基体的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6.4 SiCp/Al复合材料的多晶集合体模型

6.5 结果及讨论

6.5.1 颗粒增强效应分析

6.5.2 多晶复合材料内应力应变分布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及获奖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具有密排六方(HCP)晶体结构的镁合金在室温条件下主要的塑性变形机制包含滑移变形和孪生变形。将滑移与孪生机制结合到晶体塑性本构关系中对研究镁合金复杂的塑性变形机理是有必要的,也有助于扩展晶体塑性本构理论的应用范围。目前,结合孪生与滑移变形机制把晶体塑性理论扩展到研究HCP多晶塑性行为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针对变形镁合金各向异性塑性变形行为的特征以及独特的“s”形循环硬化行为,采用试验、理论建模及数值分析相结合,从细观的角度研究镁合金晶体塑性本构关系及其微结构演化规律。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包含:
  1、选用不同热处理的挤压镁合金AZ31开展金相试验、单调加载试验,循环试验及断口形貌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微结构(如晶粒尺寸、析出相、夹杂数量及分布等)存在差异,但镁合金材料的主要变形机制仍然表现为滑移与孪生变形。
  2、基于晶体塑性本构理论,建立了包含滑移与孪生变形机制的晶体塑性本构关系,发展了以应力作为自变量的本构方程Newton-Raphson迭代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滑移与孪生的硬化函数并通过试验及公开文献试验数据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利用此模型对AZ31单晶体在四种加载路径下(即沿<2-1-10>,<01-10>,<0001>,<01-11>方向)开展拉伸与压缩变形的单晶塑性变形行为的数值研究及计算其初始屈服面。数值分析表明,单晶体的塑性硬化以及滑移与孪生的活动情况依赖于加载路径;该模型可预测在不同加载路径下滑移与孪生的活动情况以及主要孪生变体的活动数量和孪生交叉类型。同时单晶初始屈服面表现出明显的运动硬化特征。
  3、采用上述晶体本构模型,结合Voronoi多晶集合体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对AZ31镁合金材料在典型加载情形下开展数值模拟试验及细观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镁合金宏观应力应变曲线及多晶织构演化与试验数据吻合得较好。细观分析表明,(1)镁合金宏观塑性行为取决于各滑移系与孪生系竞争启动的结果;(2)拉伸孪生变形是引起多晶体形成强基面织构的主要原因;(3)给出了孪生变形导致晶粒取向转动与孪晶体积分数在多晶体内非均匀分布的结果。
  4、考虑到孪生-去孪生变形机制,发展了包含去孪生变形机制的镁合金循环塑性本构模型。引入滑移、孪生、去孪生变形机制的背应力函数,结合多晶集合体代表性单元对两种应变幅的循环加载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宏观应力应变滞回曲线与循环试验数据比较吻合,反映了低应变幅循环塑性行为的独特特征。细观分析表明,滑移、孪生、去孪生变形在循环过程中交替扮演主导变形机制的角色,尤其是孪生-去孪生变形机制的交替进行,导致循环曲线出现独特的“s”形硬化曲线。同时给出了循环过程中多晶体内的应力应变、各晶粒的孪晶体积分数以及应力三轴度的非均匀分布及演化过程。
  5、通过几何必需位错将基体中的球形微粒对滑移变形的影响机理以一种附加阻力的形式加以描述,得到了包含晶内微粒粒径与体积分数的新的晶体滑移硬化函数。结合采用Voronoi方法建立的反映金属基复合材料(MMCp)微结构的多晶集合体代表性单元(RVE),针对四种具有不同粒径和体积分数组合的铝基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宏观均匀变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宏观应力应变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得较好,说明所建议的滑移硬化函数能够合理地描述晶内微粒对滑移变形的影响,可为研究析出相或弥散相对其他变形机制的影响机理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