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私域”的消解看当前电视媒介的视域偏向——对当前情感类电视节目的解析
【6h】

从“私域”的消解看当前电视媒介的视域偏向——对当前情感类电视节目的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4.1 理论框架

1.4.2 方法

第二章 私域和公域

2.1 概念的界定

2.2 公私域融合相关理论

2.2.1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2.2.2 戈夫曼的日常交往行为理论

2.2.3 媒介偏向理论

2.3 情感类节目的发展-私域迈入公域的典型载体

第三章 从《非诚勿扰》看私域的消解

3.1 宏观层面:从“媒人”到媒介

3.2 中观层面:节目结构设计有利于隐私的呈现

3.2.1 场景--全景式窥探

3.2.2 女嘉宾固定--时间上有更多机会挖掘隐私

3.2.3 节目环节的设计--深入挖掘嘉宾隐私

3.2.4 色彩分析师乐嘉的存在

3.3 微观层--节目嘉宾“后台”言行“前台化”

第四章 电视媒介偏向对“私域”的消解

4.1 电视节目对传播内容的偏好

4.2 传播者的态度偏向

4.3 受众的审美偏向

第五章 现代社会公私域融合的原因与影响

5.1 电视媒介的偏向性

5.1.1 波斯曼:电视媒介与羞耻心的衰落

5.1.2 梅洛维茨:电子媒介中的融合场景

5.2 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

5.2.1 政治控制力的削弱

5.2.2 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

5.4 消解“私人领域”的影响

第六章 对策研究

6.1 哈贝马斯与传媒环境学派对策研究

6.1.1 哈贝马斯的“交往空间理论”

6.1.2 传媒环境学派对策上的“失语”

6.3 加强政府管制,提升监督水平

6.4 建立媒介行业组织,强化媒介自律意识

6.5 提升受众媒介素养,树立健康的媒介观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对电视情感节目中过度曝光个体隐私,利用消解“私人领域”来获取商业利益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收视火爆的情感节目《非诚勿扰》等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电视媒介的视域偏向。
   本文在讨论与辨析“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概念与关系的基础上,对当代社会“私人领域”消融的原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进行补充。笔者认为现代社会不仅“公共领域”受到经济因素的威胁,重新“封建化”;同样“私人领域”也因来自市场化的影响,出现“萎缩”。同时,传媒环境学派中关于媒介与社会关系的论述也为当今媒介警醒。
   针对“私人领域”消融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从政治、传播机构、受众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