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从哪里来——广西三江吴姓侗族来源初探
【6h】

我从哪里来——广西三江吴姓侗族来源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楔子:“我来自何方”的疑惑

一、由“我”引发的思考

二、侗族祖先哪里来?

三、三江侗族来自于何方?

四、生于斯,源于何?

第一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述略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

一、地理环境:岭南地区的青山绿水

二、社会环境:少数民族聚居的别样侗乡

三、文化资源:璀璨绵长的侗族文化

四、产业发展:稻作农耕民族的产业生命

第二节 行政建置沿革梳理

一、僻处蛮荒:先秦时期的隶属情况

二、未曾有置:秦至宋时期的行政概况

三、建置兴废:宋至民国时期的建置概况

四、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建置概况

第三节 行政建置与民族流动的关系

一、行政变动对民族的影响

二、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

三、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

第二章 三江侗族历史源流梳理

第一节 侗族族源之争

一、总体族源之论

二、“土著说”分论

第二节 广西三江侗族源流之说

一、土著说

二、外来说

三、江西说

第三节 人口迁徙对三江吴姓侗族的影响

一、唐至宋时期的移民影响

二、宋至明朝的移民冲击

三、清朝“改土归流”吴姓侗民的境遇

四、民国以降移民之于三江吴姓侗族

第三章 文献与口碑中的三江吴姓侗族来源

第一节 三江侗族分布概况

一、历史分布及其演变

二、今日分布状况

三、分布特点探析

第二节 三江吴姓侗族分布及其特点

一、人口与分布概述

二、分布特点解析

三、人口与分布的关系

第三节 相关乡镇、村寨的调研结果分析

一、集中分布的北部地区

二、相对分散的中部地区

三、分隔集中的西部地区

四、零星分布的南部地区

第四章 三江吴姓侗族来源诸说探析与研究难度

第一节 族源分析

一、土著说考辨

二、梧州说剖析

三、江西说辨析

四、其他说法考析

第二节 三江吴姓侗族族源与侗族族源的关系

一、社会皆有“土著源流”之说

二、民间均有“上溯浔江”之词

三、族谱多有“江西吉安”之载

第三节 研究三江吴姓侗族来源的难度

一、年代久远,文献不多,保管欠善

二、传统保守思想影响调研资料的可靠性

三、民族融合导致的族源不明晰

四、分布范围广,交通不便

第五章 吴姓侗族来源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 侗族吴姓的含义

一、文献释义

二、学界的说法

三、碑刻与民间传说

四、我的辨析

第二节 吴姓侗族与周边异姓侗族的关系

一、吴、杨两姓侗族的发展壮大及民族关系

二、北部侗族民族关系探讨

三、中部侗族民族关系分析

四、西部侗族民族关系构建

五、南部侗族民族关系释读

第三节 吴姓侗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

一、与汉族的民族关系

二、与苗族的民族关系

三、与瑶族的民族关系

四、与壮族的民族关系

五、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结语:多源与融合的三江吴姓侗族

一、源远流长,多源兴起

二、民族融合,同化异化

三、今之侗族,共襄盛世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3省(自治区),广东、湖北两省亦有零星分布,人口近300万人,其有与苗族合设的自治州(县),还有多个侗族自治县。一般认为,侗族由古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但其族源主要有“土著说”与“外来说”两种。在“外来说”中,具体说法也多种多样,主要讨论各地侗族的迁徙问题。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云贵高原边缘,为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广西侗族聚居最集中之地。在全县40万人口中,侗族占57.75%(据2017年数),侗族人口比重居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之首。 三江之名,由北宋末年所置三口砦演变而来。三江侗族主要聚居在林溪、八江、独峒、良口、洋溪、梅林、富禄和同乐8个乡(民族乡)镇,老堡乡和斗江、丹洲两镇也有部分侗族聚居。吴姓是三江侗族的大姓之一(另一大姓为杨姓),几乎遍布全县侗族聚居区,个性鲜明,代表性强。通过对三江吴姓侗族相关史事的探究来窥视侗族的族源,不仅在操作层面易于把控,而且在学理上有从滴水观沧海的意义。 与侗族族源说法各异一样,三江吴姓侗族的来源亦不尽相同。除土著一说外,还有来自江西、河南、浙江、湖南、贵州、广东以及广西梧州、融水诸说,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三江吴姓侗族的“土著说”虽无直接的文字记载,但在口耳相传的口碑资料中不乏其见。至于从外地迁徙而来之说,从民族古歌、唱词到族谱、碑文、款词,同样比比皆是。吴姓侗族来源之所以说法不一,原因诸多,其中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没有留下自己的文献资料,是为其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文献带来的重重困难,常令人望“侗”兴叹,束手无措。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的族际交往、通婚导致的民族融合、同化等,使得民族边界模糊,也是后人难辨族源之因。而亲临现场进行田野调查,则因侗民观念保守,不愿意过多地向外人透露自己祖先来源和迁徙等情况,加之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等,调查工作难度较大,收获不多。 综合调研所得各种口碑资料可知,三江吴姓侗族对族源的表达与汉族吴姓有惊人的相似。在“外来说”中,以来自江西之说最为普遍,其次是来自梧州说,还有从湖南、贵州迁来之说,此外其他说法流传较少。在吴姓侗族村寨中,几乎没有明确说是本地居住至今的,除从外地迁来外,有一些则是在三江境内村寨之间迁徙的,究其源头,也均是外迁而来者。 良口乡产口村的“慎终追远”碑称“吴姓原姬姓”,经江苏-福建-广西梧州腾(藤)县来到三江;良口乡和里村的“世代荣昌”碑将祖先追溯到周朝以前,唐朝有七兄弟任要职,“后因朝代轮换,诸侯互相残杀,人们遭殃,祖先四处逃难,撵转整个中华大地,不知经过多少世代,祖先才到湖南,吴仁岑老祖,再由湖南通道南迁广西三江和里”云云;梅林乡梅林村的“吴氏宗祠谱”也将族源追溯到先秦,历经江苏、河南等地;林溪乡弄团村的老人们说“我们吴姓来源于姬姓……我们村的吴姓侗族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而来,在那边由于犯了错误,才被赶往南方。”这些说法,均称吴姓侗人并非土生土长,与汉族吴姓关系密切,令人深思。 据民间说法,吴姓侗族在三江居住时间不过五、六个世纪,其与另一大姓——杨姓关系和睦,与其他姓氏的侗族乃至汉族和其他民族,关系也甚为友好。这种民族关系,可能是民族边界不清晰的原因之一。 侗族作为一个单一族群活动于历史上,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侗族族源,是侗族文化维系侗族民众的起点。唐宋以来汉族史籍文献的“峒人”、“峒民”、“峒客”等专有名词,特指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侗族是其中的一员。由此推断,至少在唐宋时期侗族已经形成。由于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今日侗族民众大多不能说出自己祖先的确切来源,三江吴姓侗族所说祖上从外地迁入的历史,并不一定真实。 在侗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东面有强大的汉文化营垒,南面有逐渐强大的壮族,西面的布依族、水族也在兴起之中,北面的土家族、苗族也发展壮大,使侗族无法再向外围发展,进而将生活的地域范围逐渐缩小成了今日之侗族聚居区大致范围。侗族“外来说”,应是侗族的内部迁徙,而不是外来人民进入三江地区之后才发展成为侗族的。 另一方面,侗族地区广受汉文化的影响,原因在于历朝政府不断向侗族聚居区派驻官吏,以及前来镇压侗族反抗留下的官兵;“屯堡制度”的推行,使汉族的制度和文化在侗族地区盛行开来。加上与周边民族交往的增多,使侗族地区形成了互相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被迫和自愿更改民族成份的现象时有发生,侗族的族源又被罩上了一层迷雾。 通过对三江吴姓侗族来源的辨析,可以看出侗族族源的复杂性,还映射出追寻少数民族族源的艰巨性。当人们在雄伟的鼓楼前、风雨桥下欣赏多耶、侗族大歌等优美旋律时,或许会有探索侗族来源的冲动。而将此冲动付诸实施,尚需一番艰辛劳作。

著录项

  • 作者

    吴龙安;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少数民族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振南;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广西; 三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