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杜甫诗歌“无一字无来处”考论——以仇兆鳌《杜诗详注》为中心
【6h】

杜甫诗歌“无一字无来处”考论——以仇兆鳌《杜诗详注》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及引古研究综述

二、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研究设想及意义

第一章 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溯源及内涵

第一节 来源与流传版本

二、“无一字无来历”

三、“无两字无来处”

第二节 “无一字无来处”之双重内涵

一、推崇才学,博学以闻

二、援引故实,有本有实

第二章 杜诗援引之宏厚密巧

第一节 杜诗引“经”之博雅宏正

一、“雅正”为旨归

二、化“经”之多方

第二节杜诗引“史”之厚密广深

一、史学涵养深

二、寓意寄托真

第三节 杜诗引“子’’之精细浑成

一、融汇诸子之长

二、取词义必锤炼

第四节 杜诗引“集”之丰赡灵动

一、博采百家,兼收并蓄

二、化用出新,灵活自得

第三章 以“经史子集”入诗之继承与创新

一、寄赠诗——为人物立传

二、咏史诗——发幽古之识

一、意象之组合

二、意象之千转

第三节 用典博而无迹

一、用典多样

二、用典妥帖

一、句法工巧

二、章法顿挫

第四章 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之再审视

第一节 “无一字无来处”形成的时代观

一、以议论入诗

二、以文为诗

三、以才学为诗

第三节 “无一字无来处”看杜诗集大成

一、才学说

二、人格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无一字无来处”作为理解杜诗而言,实则为杜诗集大成的表现之一,其内涵强调杜甫诗歌有诗之本与诗之实,即有宗、有本、有渊源。这一方面与杜甫“转益多师”之积学观有很大的联系,加上杜公的阅历与行迹,从而能够达到“老成”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杜诗字字皆有依据,有本有实,字字不虚,成就“诗史”之名,亦可从诗中见杜公之性情、胸襟与人格美,这是杜甫诗歌的深层内涵。
  从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之历代流传,以及整理杜诗援引“经史子集”(以仇注为依据)之概况得出结论:“无一字无来处”批评术语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其内涵深厚,有诗之本、诗之实。诗之本,即重才学,援引故实等体现出来的“积学”观;诗之实,即诗史、性情、胸襟等练就的“老成”之笔。故,理性对待“无一字无来处”,即讲究字字有来处必定无益。杜诗出自学问确实不可否认,但我们止于从艺术技巧来评价,未免失之偏颇,还应关注杜诗中“积学”观、“老成”说等重要的诗学观,以及体现出的杜公第一等性情、第一等胸襟。
  在研究方法上首先采取溯正渊源的方式,通过对“无一字无来处”进行基本古籍库检索以及研究资料搜集,得出黄庭坚提出“无一字无来处”发轫于孙莘老“无两字无来处”有一定的可能性,并且自提出之后流传“无一字无来历”之说,二者意义无差别,概自明通用。从资料的爬梳中归纳并总结出有“无一字无来处”有“重视才学”、“援引故实”两种内涵;其次根据分类归纳方法,将杜诗援引“经史子集”的原诗与出处大体面貌分类整理出来,得出杜诗援引之密度紧致。同时,通过数据列表分析杜诗在用语与用义上的援引特征,并从题材、意象、典故、句法与章法等四个方面分析杜诗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其次,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及诗坛风气,从而归纳总结出,“无一字无来处”之说产生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其深层内涵为:杜诗之有本有实,并可视为杜诗“集大成”的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