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游客期望与感知差异的民族村寨旅游地文化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湖南德夯苗寨为例
【6h】

基于游客期望与感知差异的民族村寨旅游地文化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湖南德夯苗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缘由

(三)研究的意义

1.期望-差异理论

2.从游客的期望与感知差异角度看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3.IPA分析法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有关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综述

2.有关游客的期望与感知的研究综述

3.有关德夯苗寨的研究综述

4.文献总结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地域概况

2.研究方法

3.研究进度

二、民族村寨文化的游客期望与感知测评指标体系的生成

(一)测量指标维度的确立

(二)问卷测评指标设计

1.社会人口学特征

2.消费行为特征

3.期望-实际感知评价模型

(三)问卷发放

(四)深入访谈

(五)人口学特征和消费者行为学特征问卷样本分析

1.受访者基本信息

2.出游动机

3.出游方式

5.停留时间

(六)信度分析

三、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的比较研究

(一)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 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的总体比较

1.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维度比较分析

2.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观测题项比较分析

四、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差异原因分析

(一)游客旅游利益诉求

1.观光型游客

2.体验型游客

(二)社区居民对文化影响

1.旅游开发中利益分配不均

2.经济利益至上,追求更舒适的生活

3.受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

(三)政府的文化建设与旅游企业的经营

1.对文化进行趋同化、粗放化地开发

2.忽视当地居民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3.对文化资源开发出现不平衡现象

五、基于游客的期望与感知差异角度看德夯苗寨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一)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的IPA分析

1.德夯苗寨文化的游客期望与感知维度的IPA分析

2.德夯苗寨文化的游客期望与感知观测项目的IPA分析

(二)对策与建议

1.对“有形类文化”进行优先保护

2、对“演出类文化”设立专项基金进行保护

3.对“信仰与仪式”重点改进

4.对“价值观念”密切关注

5.为村民作为文化主体的利益分配提供标准

6.对民族旅游村寨给予文化补偿

六、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迅猛。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以民族乡村风光为依托的民族村寨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与认同。游客对于民族村寨旅游地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大都是持符合期望的满意态度,但是游客对民族村寨地的文化却出现期望与实际感知的差异。民族村寨旅游地文化开发与保护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旅游业是服务型行业,我们所提供服务的对象是游客,从游客的文化需求出发,提高游客的文化感知,才能更好的为游客服务。开发旅游,保护和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地的文化,游客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研究从游客对民族村寨旅游地文化的期望与感知的差异中,寻找使其文化开发和保护相互协调的突破口。游客付出经济资本想换取高质量的“异”文化体验或者遁世感觉,民族村寨旅游地通过获得游客提供的资金可以更好地对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提高游客对文化的感知。
  首先在本次研究中,以德夯苗寨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对象,根据杨振之的“前台、后台、帷幕”理论将文化分为前台文化与后台文化。再用德尔菲法建立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文化期望与感知测评指标体系。然后按照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消费行为学特征两个角度,对游客进行消费者行为研究。设计问卷关于游客的基本信息、动机、出游方式和停留天数,再对收集的游客各个项目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再对文化期望与感知测评体系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面该测评体系信度高。
  第二,进行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的比较研究。首先将整个民族村寨旅游地游客文化期望与感知测评指标体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再对“有形类文化”、“演出类文化”、“信仰与仪式”、“价值观念”四个文化维度及其所包含“居民建筑”、“民族服饰”、“特色饮食”、“手工艺品”、“民族语言”、“传统礼仪”、“民族歌乐”、“民族技艺”、“宗教信仰”、“民族节庆”、“传统禁忌”、“民族意识”、“乡土观念”、“社会行为规范”十四项观测题项以配对T检验的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比较分析。最后数据分析结论:游客的期望明显高于游客的感知实绩。
  第三,我们分析游客的文化期望与感知差异原因。总结分别从游客旅游诉求、社区居民文化影响、政府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企业的经营这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游客自身存在一定的原因,但是大部分的原因在居民、旅游企业和政府方面。实质是民族旅游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发生变异,居民被同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过度商业化,文化被旅游公司重新包装粗放地表达和浅显地表现,只利用了民族文化中便于转化为商品的文化要素,而其他文化要素面临异化或失传的威胁;政府和旅游公司忽视居民利益分配,没有把当地居民作为民族村寨旅游地文化传承和表达的核心主体。
  最后,为了更加直观的分析游客对德夯苗寨民族文化感知差异大小的优先顺序,采用IPA分析法进行分析,建立二维坐标分为四个象限。有针对给落在不同象限中各文化维度以及它们所属的观测题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既满足游客的高质量“求异”文化体验需要,同时促使民族村寨文化能在旅游发展得到保护、延续与传承。政府在政策和资金重视,建立在以村民为主体基础,设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他们自觉、自发地保护和传承自己文化,发挥民族村寨整体文化氛围的感觉,让游客体会更深层的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