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问题研究
【6h】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老龄化加剧扩大了城市丧偶老人的人群基数

2.城市化弱化了对丧偶老人抚慰的传统机制

3.老龄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双重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2.国内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二、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1.研究的理论依据

2.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选取及资料的收集

1.研究对象的选取

2.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研究伦理

1.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

2.参与者无伤害

3.匿名和保密

三、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分析

(一)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表现

1.对初始配偶的留恋而生发对比心理

2.自我对传统思想道德认同度高而产生羞耻心理

3.面子问题引发的负值心理

4.受子女态度制约产生的担心心理

5.再婚行动失败后产生的畏惧心理

(二)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的认知解读

1.自动化思维是城市丧偶老人再婚认知障碍的“罪魁祸首”

2.家庭支持的弱化降低了城市丧偶老人打破自动化思维的可能性

3.社会刻板印象强化了城市丧偶老人的自动化思维

四、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丧偶老年人再婚心理障碍问题的实务探索

(一)选取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因和个案基本信息

(二)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会支持网络相结合视角下的案例总结

1.接案

2.预估

3.计划

4.介入

5.评估

6.结案

(三)收获和专业反思

1.收获和体会

2.专业反思

五、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1.认知对城市丧偶老人产生再婚心理障碍有重要影响

2.社会支持网络是城市丧偶老人突破再婚心理障碍的有力保障

(二)两点思考

1.如何看待城市丧偶老人养老需求与再婚需求

2.社会工作在满足城市丧偶老人再婚需求问题上的责任

参考文献

附录: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非结构式访谈提纲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人口的老龄化引发了社会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学术界对老年问题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但以往研究着重点在于养老问题,而丧偶老人再婚问题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个人价值的实现都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丧偶老人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对再婚的渴望愈加强烈。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丧偶老人原有的抚慰机制解体,迫切需要社会能够提供有一种可替代的功能机制,社会工作在这一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梳理既有文献可知,拥有社会工作知识背景的学者已然开始了对丧偶老人再婚问题的研究,但笔者发现这些研究多侧重于理论阐述,实务性研究较少。城市丧偶老人相比农村拥有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能够享受更多的福利政策,理论上应该更容易走进再婚的殿堂,然而现实是他们对再婚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心理障碍。本文聚焦于城市丧偶老人的再婚心理障碍问题,从实证的角度选取6名研究对象作深度访谈,对城市丧偶老人面对再婚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进行解读,从微观的层面力图探索出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的路径。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以老龄化、城市化对丧偶老人带来的影响引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研究的理论依据、意义、资料的收集以及研究所涉及的伦理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根据访谈资料对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表现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的角度对城市丧偶老人的自动化思维进行了解读。第四部分以一个完整的介入案例进行说明,总结了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问题的全过程。第五部分为结论,回顾了本文研究的问题,认为认知对城市丧偶老人产生再婚心理障碍有重要影响,而社会支持网络是城市丧偶老人突破再婚心理障碍的有力保障。同时指出个案社会工作在回应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障碍问题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回应城市丧偶老人的再婚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需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