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
【6h】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

代理获取

摘要

社会变革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责,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队伍建设的好坏事关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几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充分而深入的考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学术界的先期成果,从调查研究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角色现状出发,剖析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丰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成果。 本文的难点是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角色现状的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原来的角色职能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必须拓展出新的角色来与之相适应,辅导员应该具有三种角色: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其中思想政治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主线,学习生活指导是重要内容,心理健康辅导是其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偏废、忽视或欠缺都是有害的。无论是社会、学校、学生还是辅导员自身都必须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从思想认识和行动上都能认同辅导员的工作。然而目前的角色现状却往往出现错位、缺位、虚位和越位这几种不恰当的角色迁移,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质量。 角色定位和角色现状的矛盾又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职业认同感差,队伍不稳定;具体事务繁重,人力资源效益不高;工作与待遇反差大,影响工作积极性;职责不明,影响工作开展。 本文的重点是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辅导员为了更好地发挥角色职能,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知识技能素质、全面的能力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健康素质以及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第二,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补充。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成为一种职业方向,具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体系,而我国相比较而言,在发展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上海市已走在了前头,率先开始探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专业化发展与职业化管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在了解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意义、内涵及标准后,要着手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培养专门人才,设立辅导员专业职称,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工作机构和建立一整套的制度规范等。 第四,体制问题的解决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建立严格规范的选留制度,多渠道、高标准配备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考核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激励制度;健全辅导员培训制度和保障制度;领导重视,政策到位,确保辅导员队伍稳定、健康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