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自然条件下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的养育科学管理和放归试点研究
【6h】

半自然条件下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的养育科学管理和放归试点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鳄蜥是我国珍稀的一级保护动物,1989年被列入CITES附录Ⅱ中,它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我国的孑遗种类,是原始古老的蜥蜴类,鳄蜥的研究对动物进化、物种演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近年来,由于人类的干扰和大肆捕捉,鳄蜥的生境受到严重破坏等因素,鳄蜥的野生种群数量逐年急剧减少,已处于濒危灭绝状态。由于野生鳄蜥数量逐年剧减,人工饲养和繁殖是拯救鳄蜥的有效途径。广西师范大学张玉霞教授自1978年开始进行人工饲养鳄蜥试验,对其饲养、繁殖习性、育幼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旨在提高鳄蜥的存活率和繁殖率,拯救和保护鳄蜥。目前,国内对鳄蜥的人工饲养管理和报道并不多,对半放归鳄蜥的繁育管理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 本文分为文献综述、室内人工饲养鳄蜥生长研究、半自然条件下鳄蜥的饲养管理研究、鳄蜥疾病防治初步探讨、鳄蜥放归试验研究五个部分。 前言部分介绍了鳄蜥的研究进展状况,分布与数量和生活习性;研究地自然概况介绍了广西金秀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和动物等情况。随着野生鳄蜥的数量越来越少,参照国内其它珍稀物种通过圈养暂时摆脱了濒临灭绝的困境,总结得出开展人工饲养是保护鳄蜥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一年来室内人工饲养,鳄蜥有了明显的增重,本文对鳄蜥不同生长阶段的增重情况、个体间增重速度的差异以及不同月份增重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幼蜥的日增重、生长率、饵料系数均优于亚成蜥和成蜥,全期也优于其余两组。鳄蜥在10月—次年3月(冬眠期)增重速度非常缓慢,4月—9月(活动期)增重速度较快,曲线变动较大。2005年7~10月我们将人工饲养鳄蜥置于半放归栖息地进行圈养。半放归栖息地结合野外鳄蜥的生境,在半自然圈养过程中对鳄蜥进行分组管理,人工饲养的鳄蜥出现了野外鳄蜥的种群活动节律。结果表明:9月份幼蜥树栖达10.38%,10月份鳄蜥以在穴为主;不同年龄的鳄蜥,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无显著差异(P > 0.05),体现了鳄蜥遗传特征。 本文同时对鳄蜥的疾病防治和死亡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得出冬眠期鳄蜥死亡较多,处于冬眠后期的鳄蜥较其它时期的鳄蜥容易死亡。我们还对放归试验的鳄蜥进行录象监测追踪观察,鳄蜥活动范围不大,活动时间很少。5、6月份移动仅占1.13%、1.12%,而在穴各占75.16%、77.65%。曾观察到鳄蜥呆在洞穴中8天后才出来觅食。

著录项

  • 作者

    苏萍;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玉霞,姜国诚;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59.62;X362;
  • 关键词

    珍稀动物; 野生鳄蜥; 动物保护; 鳄蜥圈养; 放归自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