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性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系统评价
【6h】

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性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附表

摘要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纳入文献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测量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数据搜集和分析

2.3.1 数据的提取和管理

2.3.2 统计方法

2.3.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特征

3.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骨相关性事件发生的情况

3.3.2 从基线上平均BPI综合评分的改变

3.3.3 不良反应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综述

7.1 伊班膦酸钠在骨转移性疾病中的应用

7.1.1 药理特性

7.1.2 临床应用及评价

7.1.3 不良反应

7.2 MBD治疗进展

7.2.1 发病机制

7.2.2 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及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转移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按照Cochrane Collaboration标准,制定全面的检索策略,搜集包括灰色文献在内的所有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本篇文章的主要观察指标是骨相关事件及骨疼痛评分,次要观察指标是腹痛、腹泻、恶心、肾损害等安全性评价。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Handbook5.0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的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6篇为安慰剂对照,4篇为唑来膦酸对照,包括了3474位研究对象,单项研究病例数最多1401例,最少53例。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静脉注射6 mg或口服50mg伊班膦酸钠有效降低了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RR0.80,95% CI0.71to0.90,P=0.002)。另外,治疗96周后,伊班膦酸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对照组都低于基线水平(WMD-0.41,95%CI-0.56 to0.27,P<0.001)。两组患者在发生腹泻的概率上没有显著差异(RR2.05,95%CI0.85to4.95,P=0.11),发生肾脏不良反应事件的概率也没有明显差异(RR1.14,95%CI0.59-2.21,P=0.69)。但与对照组相比,伊班膦酸钠治疗组患者出现腹痛的风险比对照组明显增高(RR2.26,95%CI1.09to4.70,P=0.03; I2=7%)。在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钠组对比中,发现二者发生骨相关事件的概率没有明显差异(RR1.02,95%CI0.82 to1.26,P=0.87)。两组患者发生肥胖、恶心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伊班膦酸钠组患者发生肾脏不良反应较唑来膦酸组低(RR0.74,95%CI0.63to0.88,P=0.006; I2=9%)。出现发热流感样症状不良反应稍低于唑来膦酸组(RR0.47,95%CI0.22to1.01,P=0.05;I2=80%)。
  结论:本研究表明,伊班膦酸钠膦酸明显地减少了骨转移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和骨痛发生率;另外,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在减少骨相关事件发生的概率上没有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