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马长寿研究信息系统的建立及GIS在巴马长寿人群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6h】

巴马长寿研究信息系统的建立及GIS在巴马长寿人群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巴马长寿研究信息系统的建立

摘要

英文文摘

前言

1.巴马长寿研究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2.巴马长寿研究信息系统功能实现解决方案

3.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巴马长寿人群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英文文摘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总结

5.今后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 空间信息技术在医学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巴马长寿研究信息系统的建立
   目的:在医学领域中引进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建立巴马长寿研究信息库及地理信息库模块,探讨Access与GIS的联系方法,构建巴马长寿研究综合信息平台,从环境、遗传、生活行为等多方面对巴马长寿研究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管理与展现。
   方法:综合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巴马长寿研究结果数据进行管理。利用Access2003软件开发巴马长寿研究数据库;利用ArcGIS9.3软件开发地理信息库模块;利用ArcGIS9.3中自带连接功能实现Access信息库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间的联系。
   结果:集Access2003与ArcGIS9.3两个软件之所长,建立起适合于实际应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巴马长寿研究信息系统,可对巴马长寿多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动态录入、存盘、系统管理及信息查询。
   结论:把GIS技术融入到巴马长寿研究信息系统的构建当中,将错综复杂的各类型研究数据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及可视化的展示,这为巴马长寿进一步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提供良好平台,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部分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巴马长寿人群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广西巴马县长寿人群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空间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在长寿空间异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为今后巴马长寿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2007年抽查登记资料为基础,采用Mapinfo8.0软件绘制能够直观反映巴马县长寿人群(85岁及以上)各村落分布情况的专题地图;采用ArcGIS9.3、GS9.0、GeoDa9.5、Satscan7.0等GIS软件对巴马长寿进行趋势分析、变异函数、Kriging插值、空间自相关、空间扫描统计等空间分析,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巴马长寿人群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1、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显示,巴马长寿人群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相对聚集性分布。
   2、变异函数拟合结果显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程度为59.4%;拟合优度R2=0.880,模型拟合较好。
   3、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显示,本次Kriging插值是无偏、最优插值。
   4、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域Moran'sI分析说明巴马长寿存在聚集性分布。局域Gi及LISA分析说明巴马北部地区是高长寿率地区,巴马西部地区及部分南部地区是低长寿率地区。
   5、空间扫描统计分析:第一个高长寿率聚集区中心位于东经24.2419°、北纬107.0065°的戈贤村,其半径为17.25km,共覆盖21个村;第二个高长寿率聚集区中心位于东经24.1533°、北纬107.2248°的弄友村,其半径为8.43km,共覆盖7个村。
   结论: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明确了地理上以戈贤村和弄友村为中心的巴马高长寿率聚集区,其半径分别为17.25公里和8.43公里;主要位于局桑、那社乡的巴马西部地区及部分南部地区可能为巴马相对低长寿率聚集区。巴马长寿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空间自相关性决定,这为进一步究巴马长寿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