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机、无机改性红辉沸石的制备及对废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6h】

有机、无机改性红辉沸石的制备及对废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含铬废水的处理概述

1.3 沸石概述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有机、无机改性红辉沸石的制备及其的结构特征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材料表征方法

2.4 无机改性红辉沸石制备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有机改性红辉沸石制备实验结果与分析

2.6 样品表征结果分析

2.7本章小结

第3章 无机改性红辉沸石吸附水中Cr(VI)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吸附机理分析

3.4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机改性红辉沸石吸附水中Cr(VI)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铬是构成污染水体中有毒无机物污染物的最主要重金属元素之一。本文针对往常使用常规吸附剂粉末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工业废水,存在难以分离回收重复利用、处理成本高的问题,拟采用化学共沉法分别以氯化铁(FeCl3)、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天然广西红辉沸石进行改性实验,分别制备得到两种改性沸石记为Fe-Z和O-Z。 归纳分析单因素与正交制备实验结果得知,Fe-Z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搅拌时间为2h,FeCl3浓度1.2mol/L,溶液的pH为3,陈化时间为42h,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制得Fe-Z的Cr(VI)吸附量为23.03mg/g;O-Z的最佳制备条件为:OTAC/沸石质量比p为0.8,搅拌时间为24h。在此条件下制得O-Z的Cr(VI)吸附量为1.95mg/g。 扫面电镜(SEM)结果:原沸石经两种方法分别改性后,其表面成功负载上了粒径更小的铁的氧化物、羟基氧化铁或OTAC使得沸石具有表面形态更加松散、沸石颗粒表面轮廓的粗糙程度显著变高、孔隙率更大,导致改性后沸石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红外光谱分析:O-Z的红外光谱图除了出现天然沸石固有的特征峰,新出现-CH2和-CH3的伸缩振动吸收峰,-CH2的变形振动吸收峰和-CH3的不对称振动吸收峰,出现上述两个官能团可以说明天然沸石已经成功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OTAC负载;Fe-Z的红外光谱图跟天然沸石的非常相似,并未出现新的吸收峰,说明经FeCl3改性后沸石表面并未引入新的官能团。XRD衍射分析结果:两种改性方法均未破坏沸石的晶体结构,有机改性沸石O-Z出现了C的特征峰,使其性能发生改变。 Fe-Z对模拟含Cr(VI)废水的静态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在温度T=25℃、pH=3、Cr(VI)初始浓度为50mg/L、Fe-Z投加量为0.15g、吸附时间为12h时,Fe-Z对Cr(VI)吸附去除率达到99.6%,吸附量达到16.6mg/g。O-Z对模拟含Cr(VI)废水的静态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在温度T=25℃、pH=2、Cr(VI)初始浓度为20mg/L、O-Z投加量为0.5g、吸附时间为12h时,O-Z对Cr(VI)吸附去除率达到99.1%,吸附量达到1.98mg/g,其Cr(VI)吸附性能为天然辉沸石的近10倍。Fe-Z吸附性能远远优于O-Z的吸附性能。Fe-Z、O-Z对Cr(VI)吸附实验数据均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线性相关性显著,R2都达到了0.999以上,说明吸附反应属于化学吸附。同时Fe-Z、O-Z对Cr(VI)吸附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良好,说明它们对溶液中Cr(VI)的吸附都是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分析反映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易发生的吸热反应。 综上所述,用化学共沉法制备出的Fe-Z和O-Z,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改善天然辉沸石对Cr(VI)的吸附处理能力,为沸石作为铬吸附剂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宽了广西红辉的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