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桂林漓江河岸缓冲带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6h】

桂林漓江河岸缓冲带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河岸缓冲带构建研究综述

1.2.2喀斯特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1.2.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 生态园林理论

第三章 漓江流域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2 社会经济概况

3.3 生态环境概况

第四章 漓江流域植被现状调查与研究

4.1 漓江流域总体植物景观现状

4.1.1植物物种构成

4.1.2植物景观现状

4.2 漓江河岸缓冲带植物群落研究

4.2.1样地设置

4.2.2调查方法

4.3 数据处理

4.3.1植物群落特征测算

4.3.2样地植物群落特征

4.4 各类型样地植被特征

4.4.1 旅游景观河段样地Ⅰ

4.4.2 旅游景观河段样地Ⅱ

4.4.3 农、林地河段样地Ⅲ

4.4.4 农、林地河段样地Ⅳ

4.4.5 生态敏感地段样地Ⅴ

4.4.6生态敏感地段样地Ⅵ

4.5 小结

第五章 漓江河岸缓冲带植被修复技术研究

5.1 河岸缓冲带植被修复原则

5.2 河岸缓冲带植物修复模式

5.2.1河岸缓冲带植物修复策略

5.2.2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植物种类筛选

5.2.3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植物配置模式

5.2.4植物配置模式模拟实验

5.3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可拓论的漓江河岸缓冲带植被修复评价

6.1 河岸缓冲带植被修复可拓评价技术方法

6.2 可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2.1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6.2.2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6.2.3评价指标的量值

6.2.4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3 河岸缓冲带植被修复可拓评价

6.3.1确定待评物元

6.3.2关联度计算、等级评定

6.4结论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桂林漓江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球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是广西旅游业的招牌景区,在桂林社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发,漓江出现了沿岸植被退化、物种多样性下降、水质变差等生态问题,亟需寻求有效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法。因此,有必要开展对桂林漓江河岸缓冲带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以河岸缓冲带植被研究为出发点,探讨漓江生态修复在景观工程方面需要解决的诸多技术问题,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本文调查和分析了漓江河岸缓冲带植被的现状,研究漓江河岸缓冲带植被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的原理与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植被生态修复模式进行可拓评价,进而得到生态修复的最佳模式。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整理形成桂林漓江河岸缓冲带植物景观现状资料库,以此为基础,对漓江沿岸现有的生态资源、区域环境以及空间布局、植被类型等特征进行总结归纳与分析,得出漓江河岸缓冲带的植物群落构成以草本植物占主要优势,其次是灌木和乔木。
  (2)对不同类型河段的样地植物模式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然后根据生态学修复相关理论,结合漓江综合功能需求,对不同地段河岸进行植被生态修复处理,建立相应的植被配置模型。
  (3)在桂林漓江流域内寻找合适的模拟试验样地,最终在漓江支流相思江以及桂林园博园附近区域选取样地,进行植被配置模式模拟实验,观察植被群落对河岸的适应性及生长情况。总结园博园模拟实验的经验,结合桂林漓江河岸带现状,指导林业、园林部门对河岸缓冲带植被的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植被生态修复技术后,结合现场调查、专家问卷和文献参考,从河岸条件、植被条件、景观条件三个方面对漓江河岸缓冲带中6个样地的植被修复情况进行可拓评价,得出各样地修复效果等级。经过分析总结可得出,实施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措施的漓江河岸缓冲带植被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平衡,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协调性得到提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