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
【6h】

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生态旅游

2.2 旅游承载力

2.3 生态旅游承载力

第3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2 理论基础

第4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4.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4评价指标释义

4.5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主要评价指标的选定

第5章 评价模型的构建

5.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2三重矢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6章实证研究

6.1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6.2生态旅游资源特色

6.3数据来源

6.4 数据分析与处理

6.5 结果分析

第7章 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的管理对策

7.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客源市场

7.2强化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7.3完善接待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7.4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7.5建立生态旅游承载力风险预警机制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论文创新之处

8.3 论文不足之处

8.4 研究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态旅游承载力是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和社会所能承受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接待的合理强度和容量,它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广泛应用于生态旅游规划,为生态旅游功能区的划分、资源开发强度的控制提供了依据。漓江流域具有世界上发育最完美的湿润热带亚热带峰林地貌景观,是全球分布面积最大、景观美学价值最高、最具典型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极其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目前漓江流域有大小旅游景点1000多处,其中有大量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如何科学估测这些景区的承载力,实现科学、有序开发是漓江流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首先在生态旅游承载力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的理论框架,并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了36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生态旅游承载力指标体系中的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利用SPSS17.0软件对36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22个主要评价指标,作为分析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的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胡炳清法等常用计算公式计算住宿、交通、餐饮、供水和供电的承载力,从感知角度出发依据问卷调查获得社会承载力,对于其他可以从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得或测量获得的评价指标采用国标或通用标准。最后,在比较评价方法优劣的基础上,引入了三重矢量评价模型,构建了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三重矢量评价模型。
  根据文章的最终评价结果,可知猫儿山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大,旅游接待服务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较小,静态协调度濒临失调,致使整体承载力偏小。景区目前存在知名度较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等问题。在对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客源市场;强化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完善接待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生态旅游承载力风险预警机制等促进生态旅游承载力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