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麻江贤昌隧道岩溶发育特征与涌水量预测分析
【6h】

贵州麻江贤昌隧道岩溶发育特征与涌水量预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3 水文地质特征

2.3.1 地下水类型

2.3.2 含水岩组及其富水特征

2.3.3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2.3.4 地下水动态特征

2.3.5 地下水分布规律

第三章 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3.1岩溶发育类型分析

3.1.1岩溶洼地、落水洞

3.1.2溶洞、溶隙

3.1.3地下暗河

3.2岩溶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3.2.1地层岩性

3.2.2地质构造

3.2.3地表水文网

3.3岩溶发育规律分析

3.3.1岩溶发育的方向性

3.3.2岩溶发育的继承性

3.3.3岩溶发育的成层性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计算方法涌水量预测

4.1 大气降水入渗法

4.1.1方法介绍

4.1.2参数确定

4.1.3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4.1.4涌水量计算

4.2 古德曼公式法

4.2.1方法介绍

4.2.2参数确定

4.2.3涌水量计算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值模拟法隧道涌水量预测

5.1 Visual MODFLOW简介

5.2隧道涌水量数值模拟基本原理与方法

5.3数学模型

5.4概念模型的建立

5.4.1定义概念模型及模型结构

5.4.2定义属性区域

5.4.3定义边界概化

5.4.4模型离散化

5. 5模型校准和验证

5.6模拟方案的确定

5.7涌水量预测结果

5.8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5.9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结论 1

结论2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隧道工程作为道路交通建设过程中最典型的工程,特别是岩溶区的隧道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时长伴随着涌水问题,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贤昌隧道位于贵州省麻江境内,是新建瓮安至马场坪铁路南北延伸线马场坪至都匀段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穿越区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地下暗河、岩溶管道、节理裂隙遍布且局部区域分布集中,岩溶发育十分复杂。在该区域范围内进行隧道施工,其涌水量的预测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贤昌隧道为研究对象,对拟建隧道区域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物探、钻探、抽水试验和现场检测等手段获取资料,详细阐明了研究区内的地貌类型、岩性特征和构造类型以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系统分析了隧道区的岩溶发育特征。同时运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古德曼经验公式法、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对隧道线路所在区域的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详细阐明了研究区的地貌类型、岩性特征、构造类型等区域地质特征,系统分析了隧道区岩溶的发育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发育规律。 (2)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试验等手段,获取了相关水文地质参数,运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古德曼经验公式法对隧道施工建设时的最大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大气降水入渗法预测的最大涌水量为8.79万m3/d,古德曼经验公式法预测的最大涌水量为8.61万m3/d。 (3)以研究区构造组合、地貌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为依据将隧道区划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单元,再结合地下水流场和含水岩组的分布特征,将三个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为了6个水文地质亚区。 (4)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适用于本隧道区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对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的最大涌水量为8.80万m3/d。 (5)根据传统计算法与数值模拟计算法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综合考虑工程安全稳定和人员生命安全,最终确定该隧道最大涌水量取8.80万m3/d。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