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藜麦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健康食品研发
【6h】

基于藜麦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健康食品研发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藜麦概况

1.2藜麦的营养价值

1.3藜麦的功能性成分

1.4 藜麦的开发应用现状

1.5萌芽食品

1.6超临界流体萃取

1.7血糖生成指数

1.8本文立题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藜麦籽粒萌芽期的营养与功能成分动态变化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藜麦籽粒皂甙提取工艺优化及萌芽期间动态变化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FE-CO2萃取藜麦油工艺优化及其品质评价

4.1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

第五章 高品质藜麦营养粉配方筛选及低 GI功能评价

5.1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声明

展开▼

摘要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作为一种藜科植物的杂粮珍品,不仅富含优质蛋白、健康油脂及钙、铁、锌、VE等营养物质,还含有皂苷、多酚、黄酮等功能成分,具有提高人群健康,预防癌症、过敏、炎症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被国际营养学家称为“超级谷物”、“未来食品”、“粮食之母”、或“营养黄金”。继2004年“国际大米年”和2008年“国际土豆年”之后,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上将2013年设为“国际藜麦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并列入全球10大健康营养食品之一。近年来,藜麦产业倍受各国政府、学者及商家的关注,市场潜力极大。本课题以藜麦为研究对象,跟踪其萌芽过程中主要营养素和功能成分及血糖生成指数(GI值)的动态变化;优化藜麦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工艺,并评价其脂肪酸构成及风味品质;以藜麦粉为主要原料,辅以预熟化薏仁粉和苦荞粉,通过感官评价和动物模型验证,研发一种低GI藜麦营养粉。结果表明:
  1、藜麦籽粒萌芽过程中,24 h时发芽率即达80%;蛋白质、总灰分及总淀粉含量呈递减趋势,而粗脂肪含量则呈递增趋势;氨基酸组成无明显变化;多酚和黄酮含量均呈先降后增再减少,分别在36 h和60 h达最大值(1.76 mg/g和2.8 mg/g);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从萌芽初期持续增加,至72 h达最高值(185.6 mg/100g,为未萌芽藜麦籽粒的3.4倍),其后略有下降。藜麦籽粒萌芽期间(60h内),其GI值从35逐渐增加至49,且萌芽初期(6 h内)的GI值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后期各时段。
  2、藜麦籽粒皂甙提取工艺优化表明,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5%(V/V)、料液比1∶40、浸提温度60℃,此条件下其提取量达5.56 mg/g。萌芽初期(6h内)皂甙含量迅速下降,在6~42h期间含量保持平稳,42h后逐渐升高直至96 h时达最高值(7.80 mg/g),萌芽120 h后皂甙含量开始下降。
  3、利用SFE-CO2萃取藜麦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120 min、萃取压强30 MPa、萃取温度50℃,此条件下最高出油率为7.1%;藜麦油中,以亚油酸、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的87%,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3.6:6;藜麦油经SPME-GC-MS分离鉴定,其挥发性化合物中含硫化合物、烷烃类、酸类和醇类为主要成分,并含少量酯类、酮类物质,具有淡淡的花香。脱脂藜麦粉,其GI值略有上升。
  4、以焙炒藜麦粉和苦荞粉以及预熟化薏仁粉为原辅料进行复配,经口感与风味评价,初筛出4组最优配比的营养粉,通过营养及功能成分测定,并结合动物模型验证其血糖生成指数(GI值),最终确定出物料配比(藜麦粉:薏仁粉:苦荞粉,按质量份数计)分别为3:6:1(2号组)和3:5:2(4号组)的复合营养粉,同属低GI食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