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额垠叶蝉族(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分类研究
【6h】

中国额垠叶蝉族(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分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国内外形态学研究概况

二、国内外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三、生物学习性

四、经济重要性

第二章 比较形态学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常用分类特征及术语说明

三、结果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属种描记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第四章 区系分析

一、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属级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二、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三、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系统发育研究

一、建树软件与方法

二、外群选择

三、系统发育分析

五、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果与展望

一、主要结果

二、本文创新之处

三、本文不足之处

四、今后需加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额垠叶蝉族Mukariini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叶蝉科Cicadellidae,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是角顶叶蝉亚科中的一个较小的类群,全世界已记载12属60余种。额垠叶蝉所有种类专门取食竹类植物,具有较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对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内容包括:比较形态学研究、形态分类、生物地理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比较形态学研究
  对额垠叶蝉属Mukaria Distant的8个中国种类(白斑额垠叶蝉M.albinotata、竹额垠叶蝉M.bambusana、李氏额垠叶蝉M.lii、斑翅额垠叶蝉M.maculata、黑额垠叶蝉M.nigra、白足额垠叶蝉M.pallipes、黄褐额垠叶蝉M.Testacea和沿河额垠叶蝉M.yanheensis)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额垠叶蝉外部形态较相似,但部分特征特别是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差异明显。通过比较,8种额垠叶蝉在体色、体形及斑纹方面存在差异,雄性外生殖器区别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尾节侧瓣(有无突起)、连索(U形或V形)和阳茎(双分枝双性孔或单分枝单性孔)等构造,这些特征均可作为种间识别的分类依据。
  2.额垠叶蝉属Mukaria中部分种类的分类地位可能存在疑问。例如黄褐额垠叶蝉M.testacea、竹额垠叶蝉M.bambusana、白足额垠叶蝉M.pallipes和沿河额垠叶蝉M.yanheensis等其阳茎单分枝单性孔、连索 V形,与本属模式种M.penthimiodides的阳茎构造(双分枝双性孔、连索U形)明显不同。根据阳茎分枝类型、性孔数量及位置、连索形状等形态特征,建议将黄褐额垠叶蝉M.testacea、竹额垠叶蝉M.bambusana、白足额垠叶蝉M. pallipes和沿河额垠叶蝉M.Yanheensis移出本属,另建新属。
  二、分类研究
  通过野外采集和馆藏标本整理,获额垠叶蝉昆虫标本1300余号,经解剖、鉴定,共记述中国额垠叶蝉族10属26种(有检视标本25种),其中包括新属1个,新种4个,中国新记录种1个,新组合种4个,雄性外生殖器首次描记种1个。编制了分属、分种检索表,拍摄了25种的数码图像,绘制所有有检视标本种类的特征图。
  1.新属(1个):
  类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 gen.nov.
  2.新种(4个):
  雅安迹额叶蝉,新种Agricayaanensis sp.nov.
  条纹额垠叶蝉,新种Mukaria striola sp.nov.
  橘红额垠叶蝉,新种Paramukaria tangerine sp.nov.
  双突新痕叶蝉,新种Neomohunia biprocessa sp.nov.
  3.新组合(4个):
  竹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bambusana(Li et Chen,1999)comb.nov.
  白足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pallipes(Li et Chen,1999)comb.nov.
  黄褐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testacea(Li et Chen,1999)comb.nov.
  沿河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yanheensis(Chen,Yang et Li,2012)
  comb. nov.
  4.雄性外生殖器首次描记(1个):
  台湾迹额叶蝉Agrica arisana(Matsumura,1914)
  5.中国新记录种(1个):
  红斑痕叶蝉Mohunia splendens Distant,1908
  三、区系分析
  根据野外调查采集结果,结合文献资料记载的地理分布信息,初步探讨了中国额垠叶蝉族10属26种的区系特点,结果表明:
  1.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来看,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属级水平上共有3种分布类型,东洋区属占绝对优势。东洋区特有属7个,占70%;东洋区+古北区+澳洲区共有属2个,占20%;东洋区+古北区共有属1个,占10%。如果将跨区属计算在内,所有属在东洋区均有分布,分布于古北区的共有3属,占30%,其它分布相对较少甚至没有。由此说明我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属级水平上,东洋区属占绝对优势,古北区属次之。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具有很高的地区特有性。
  2.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看,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种级水平上共有7种分布类型,华中区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26种额垠叶蝉共有7种分布类型,其中华中区特有种与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共有种最多,比重最大,均为7种,占26.92%;华南区次之,有4种,占15.38%;华中区+西南区有3种,占11.54%;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各有2种,均占7.40%;华南区+西南区有1种,占3.85%。如果将跨区种计算在内,分布于华中区的种类有19种,占73.08%,;分布于华南区的有14种,占53.85%;分布于西南区的有13种,占50%。结合跨区分布种类可知,我国额垠叶蝉族昆虫以华中区种类最为丰富,华南区次之。
  四、系统发育研究
  选取Cochlorhinus pluto Uhler,1876为外群,选取60个外部形态特征,应用PAUP*4.0系统发育软件,对中国额垠叶蝉族10属25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从属级水平上看,类痕叶蝉属Paramohunia与拟痕叶蝉属Pseudomohunia始终位于树的根部,处于较原始的位置,额垠叶蝉属Mukaria与竹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始终位于树的端部,相对较为进化。其次,中国额垠叶蝉族10属始终分为三个大枝,其中额垠叶蝉类(额垠叶蝉属Muk aria、类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竹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始终聚为一大枝;痕叶蝉类(痕叶蝉属Mohunia、新痕叶蝉属Neomohunia、类痕叶蝉属Paramohunia、拟痕叶蝉属Pseudomohunia)聚为另一大枝;条背叶蝉属Tiaobeinia为第三大分枝。
  2.类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始终为一单枝,单系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与形态研究结果相一致。其共有衍征为:体型略扁平,头冠前缘低凹,其后向基方渐次隆起,具缘脊与亚缘脊;额唇基基域隆起饱满,中端部平坦,在隆起与平坦区之间有一微微隆起的小垠,阳茎主干不分叉,单性孔且性孔位于顶端。
  3.额垠叶蝉属Mukaria与竹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始终互为姊妹群;新痕叶蝉属Neomohunia和痕叶蝉属Mohunia始终互为姊妹群。额垠叶蝉属Mukaria与竹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共有衍征为:体型略扁平,头冠前缘低凹,其后向基方渐次隆起,具缘脊与亚缘脊;前胸背板后缘稍稍凹入,额唇基基域隆起饱满,中端部平坦,在隆起与平坦区之间有一微微隆起的小垠;新痕叶蝉属Neomohunia和痕叶蝉属Mohunia共有衍征为:头冠前缘无脊,与颜面圆弧相交,冠面隆起,头部侧面观端缘几乎平截。。
  4.从种级水平上看,黑额垠叶蝉M.nigra与斑翅额垠叶蝉M.maculata、黄褐类额垠叶蝉Paramukaria testacea与橘红类额垠叶蝉Paramukaria tangerine sp.nov.相互间亲缘关系较近。黑额垠叶蝉M.nigra与斑翅额垠叶蝉M.maculata体型相似,阳茎主干分叉位置相近,且系统发育结果中始终聚为一支,可知二者亲缘关系较近;黄褐类额垠叶蝉 Paramukaria testacea与橘红类额垠叶蝉Paramukaria tangerine sp.nov.在系统发育结果中也始终聚为一支,结合体型体色、头部形状及阳茎构造等外部形态特征,亦可知二者亲缘关系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