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构造控矿与成矿规律研究
【6h】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构造控矿与成矿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1.2研究区交通位置概况

1.3研究区金矿地质调查简史

1.4研究现状及进展

1.4.1研究现状

1.4.2研究进展及趋势

1.5研究思路与工作方法

1.6本次研究的工作简况

2成矿地质背景

2.1概述

2.1大地构造

2.1.1大地构造位置

2.1.2地壳结构概况

2.1.3大地构造格局

2.2区域地质演化

2.3区域构造

2.4区域地层

2.5岩浆岩

2.6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1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2.6.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区域矿产资源

2.8构造变形特征

3部份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

3.1部份元素的总体相关性特征

3.2元素相关性讨论

3.2.1元素组合特征

3.2.2元素迁移方向

3.2.3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讨论

3.3 Au、As、Sb等成矿元素迁移规律

3.4影响Au等成矿元素迁移富集的因素

4黔西南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4.1概述

4.2构造控矿总论

4.2.1褶皱(背斜、穹窿)控矿

4.2.2断裂控矿

4.3构造控矿各论

4.3.1烂泥沟特大型金矿床

4.3.2水银洞特大型金矿床

4.3.3戈塘金矿床

4.3.4泥堡金矿床

4.3.5紫木凼大型金矿床

4.4成矿环境及成矿来源讨论

4.4.1成矿环境分析

4.4.2成矿来源讨论

4.5黔西南金矿描述性控矿模式

5黔西南金矿的控矿构造模式讨论

5.1概述

5.2地壳演化过程中的顺层与切层滑动

5.2.1大洋地壳演化过程中的顺层与切层滑动

5.2.2大陆碰撞和地体拼贴过程中的顺层滑动与切层滑动

5.2.3沉积盖层中的顺层滑动与切层动

5.3黔西南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构造模式讨论

5.3.1金矿产出构造部位分析

5.3.2构造模式

6结论及找矿方向

6.1结论

6.2找矿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说明

附表

展开▼

摘要

被誉为“中国金州”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最早发现微细浸染型金矿(卡林型金矿)的地区,至目前为止,全区共发现金矿床(点)50多个。现已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超过249.5t,资源潜力巨大,潜在经济价值高。近30年的研究表明,构造条件是黔西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最重要的控制因素。选择研究区内的典型金矿床(紫木凼金矿、戈塘金矿和泥堡金矿)和几个地表露头显示较好矿化信息的金矿点(大丫口、雄武、坡缟和大积山),实地考察矿区宏观特征并系统采样,室内进行岩矿鉴定(镜下观测),对照分析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着重研究紫木凼金矿床和大丫口金矿点)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黔西南分布在扬子准地台与右江造山带的两种类型金矿,其特征有一定差异,但它们在形成于同一地质作用背景下,具有统一的成矿机理和控矿模式。 (2)大丫口各构造变形带Au的平均含量差异不大,并与其他成矿元素As、Sb等显示一定的负消长或没有相关性,表明Au可能与As、Sb等元素发生了矿化分离,使得Au与As、Sb在空间上不重合;同时,As在构造挤压变形较强的断层带中心(断层泥夹角砾带)富集程度很高,而在断层带边部片理化碎裂岩带的富集程度急剧降低,说明As在构造挤压变形作用下发生局部迁移。 (3)通过对黔西南6个金矿床(点)稀土元素含量(附表2)及特征(表4-3)的分析可知,LREE富集明显,平均富集倍数达10.16,HREE相对亏损; (4)(La/Sm)<,N>和(Gd/Yb)<,N>的平均值分别为3.979和2.396,表明轻稀土之间、重稀土之间分馏程度都较高,暗示了成矿流体的中低温性质。 (5)Ni/V值均小于1,指示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环境为海陆交互相的泻湖相沉积环境。 (6)目前为止发现的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几乎无一例外地产于背斜核部虚脱空间、层间滑脱带(顺层断层)和逆冲断层的下盘,并且,矿体的大小和品位与这些构造薄弱带的规模和破碎程度显示正相关趋势,这种现象直接体现了构造对黔西南金矿的决定性控制作用。据此,本文在总结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构造模式——断坪-断坡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