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推拿四步法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研究
【6h】

推拿四步法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治疗过程

5 治疗方法

6 疗效评定标准

7 安全性评价标准

8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受试人群分析

2有效性分析

3依从性

理论探讨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3 西医学对本病的研究

4 选用经脉穴位的研究

5推拿四步法的特点

6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推拿四步法治疗小儿伤食泻临床观察表

附录2 文献综述

展开▼

摘要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儿科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四季皆有发生,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病(不包括中国),导致每年500万小儿死亡[1],腹泻病是全球高发病率、死亡率疾病之一,是全球儿童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因此,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同时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我国每年5岁以下小儿腹泻发病人数达2.9亿人次,居儿科门诊病种的第二位,占儿科总住院人数的12~24%。若治疗不恰当或有严重并发症可直接导致儿童死亡。目前,针对非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及顽固性腹泻尚无特异的西医治疗手段。中医传统外治法,如推拿等对该病疗效满意,且患儿无痛苦,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了中医的“内病外治”理论,根据辨证分型施以相应的手法治疗。只要辨证准确,取穴合理,手法适当,即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疗效。
  目的:本课题从临床方面进行研究,以伤食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用推拿四步手法对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伤食泻患儿症状与治疗前后大便镜检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推拿四步手法对小儿伤食泻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病例76例,按照随机表随机分为两组,推拿四步法组(A组)38例,传统手法组(B组)38例。A组:用推拿四步法组。B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以上两组每天一次,连续治疗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对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饮食量、呕吐程度每天观察以分值形式记录。试验前和试验结束各作一次大便镜检并记录。随后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受试者入组情况及人口学资料:随机入选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76例受试者进入本试验。其中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入选时两组病例在人口学特征、疾病基线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随机入组的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2.有效性: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第7天比较,p<0.05,试验组治愈率73.7%,对照组治愈率50.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p<0.05,试验组平均治愈时间4.132±0.354天,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5.316±0.294天,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及t检验,两组症状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均有效;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疗效一致。3.安全性:安全性评价好,未见不良事件报告。
  结论:推拿四步手法和传统手法均可以改善伤食泻患儿症状,推拿四步手法经研究观察效果较为显著,对小儿伤食泻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的改善推拿四步手法组效果最好,传统手法组次之。总之,本手法从整体论治,简化了传统操作手法,使操作时间缩短并易于掌握,提高了效果,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对于小儿伤食泻疗效肯定,方法简便,可重复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