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中分心信息的过滤及目标信息存储的影响:基于ERP的研究
【6h】

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中分心信息的过滤及目标信息存储的影响:基于ERP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文献综述

1.1工作记忆

1.1.1工作记忆研究的起源

1.1.2 工作记忆的定义

1.1.3 工作记忆的模型

1.1.4 与工作记忆相关的ERP成分

1.1.5工作记忆的脑研究

1.2急性应激

1.2.1 急性应激的脑神经研究

1.2.2 急性应激的诱发范式

1.3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产生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受到工作记忆能力和刺激呈现方式的调节

2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3实验一: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中存储目标信息和抑制分心信息的影响

3.1预实验

3.1.1实验目的

3.1.2被试

3.1.3 实验材料

3.1.4实验程序

3.1.5实验结果

3.2正式实验

3.2.1研究目的

3.2.2研究假设

3.2.3被试

3.2.4实验设计

3.2.5实验材料

3.2.6研究工具

3.2.7应激诱发

3.2.8实验流程

3.2.9实验任务

3.3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3.3.1问卷及皮质醇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3.3.2行为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3.3.3 EEG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控制组和应激组唾液皮质醇分析

3.4.2 问卷结果分析

3.4.3行为结果分析

3.4.4 控制组和应激组记忆容量分析

3.4.5控制组和应激组CDA的波幅值分析

3.4.6过滤效率

3.4.7将记忆容量纳入分析

3.4.8四组之间的过滤效率分析

3.5结果讨论

4 实验二: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抑制不同呈现方式的分心信息的影响

4.1 预实验

4.1.1实验目的

4.1.2被试

4.1.3 实验材料

4.1.4实验程序

4.1.5实验结果

4.2正式实验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假设

4.2.3 被试

4.2.4实验设计

4.2.5实验材料

4.2.6研究工具

4.2.7应激诱发

4.2.8实验流程

4.2.9实验任务:采用变化探测任务来测量工作记忆中不同编码方式的信息的影响

4.3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4.3.1 问卷及皮质醇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4.3.2行为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4.3.3 EEG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应激组和控制组唾液皮质醇分析

4.4.2 问卷结果分析

4.4.3. 行为结果分析

4.4.4 控制组和应激组记忆容量分析

4.4.5 控制组和应激组CDA的波幅值分析

4.5 讨论

5 总讨论

6结论

7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急性应激是指当不可预期和不可控制的环境要求超出了有机体的自然调节能力时,有机体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已有研究发现,急性应激会损害工作记忆加工中的前额叶theta波的活动,而该频率波段在工作记忆中主要负责信息的组织,抑制无关信息.同时工作记忆容量会影响被试的过滤分心信息的能力.而这种影响在ERP上表现为CDA的振幅大小,CDA就是在视觉记忆项目的保持阶段,目标视野的对侧脑区会出现比同侧脑区更大的负波,它是一项可以反映视觉工作记忆保持量的ERP指标.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急性应激是影响工作记忆中分心信息的过滤还是目标信息的存储,或者二者皆有,以及急性应激是如何影响工作记忆中不同编码方式下的信息? 基于此,本研究以健康成年男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通过两项研究,探讨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中过滤分心信息和存储目标信息的影响,以及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中不同编码方式的信息的影响. 实验一招募72名被试,通过预实验——变化探测任务与特质焦虑量表的得分将被试在保证两组同质的基础上分成控制组(36人)和应激组(36人).正式实验采用2(组别:应激组,控制组)×3(记忆类型:两个红色,四个红色,两个红色和两个蓝色(分心信息条件))的混合实验设计.用马斯特里赫特急性应激测试技术(Maastricht Acute Stress Test,MAST)来诱发被试的应激状态,变化探测任务范式测量个体对分心信息的过滤和目标信息的存储.应激组采用MAST范式诱发被试的应激状态,控制组的程序和应激组一致,只是将冰水换成温水,口算也较简单. 首先,被试到达实验室后先休息五分钟,之后填写状态焦虑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以及收集第一次唾液.接着去洗头,洗完头后做变化探测任务的练习,练习之后填写第二次问卷并收集第二次唾液.然后做ERP实验的准备工作和应激诱发实验,填写第三次问卷及收集第三次唾液.收集完唾液之后进行变化探测任务.在被试第二次休息时(应激之后十五分钟左右)填写第四次问卷及收集第四次唾液.任务结束后填写第五次问卷及收集第五次唾液.任务中被试会根据提示记住箭头所指向一侧中红色矩形的朝向,并在一段时间的延迟之后判断之后出现的探测阵列与记忆阵列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记忆阵列包括三种情况,记忆两个红色,四个红色,两个红色和两个蓝色(分心信息条件).单侧变化探测任务进行的同时记录脑电. 对采集到的唾液皮质醇,收集到的正负性情绪量表,状态焦虑量表,以及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记忆容量、CDA的幅值分别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1)就唾液皮质醇浓度,正负性情绪量表得分和状态焦虑量表的得分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发现应激组的应激诱发是成功的.具体而言,在应激诱发后控制组的唾液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应激组的负性情绪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的得分都高于控制组;正性情绪量表得分无差异,但是得分越来越低;表明MAST范式成功的诱发了被试的应激状态.(2)在变化探测任务中,应激组的反应时比控制组的更长,正确率上没有差异.(3)应激组和控制组的CDA在记忆两个红色和四个红色上有显著差异,而在记忆两个红色和两个蓝色上没有差异. 实验二招募57名被试按照实验一的方法将被试分成控制组(29人)和应激组(28人).正式实验采用2(组别:应激组,控制组)×4(记忆类型:同时呈现两个红色,同时呈现四个红色,延迟两个红色和延迟两个蓝色)的混合实验设计.用MAST范式诱发被试的应激状态,变化探测任务范式测量个体对不同编码方式的信息的影响,并记录脑电.在实验过程中采集被试的唾液皮质醇,收集状态焦虑量表和正负性情绪量表共五次,实验流程与实验一是一致的. 对采集到的唾液皮质醇,收集到的正负性情绪量表,状态焦虑量表,以及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记忆容量,CDA的幅值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1)就唾液皮质醇浓度,正负性情绪量表得分和状态焦虑量表的得分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发现应激组的应激诱发是成功的.具体而言,在应激诱发后控制组的唾液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状态焦虑量表的得分高于控制组;正性情绪量表得分在应激后存在差异,控制组的得分高于应激组的,但是得分越来越低;应激组的负性情绪量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应激组的得分高于控制组.表明MAST范式成功的诱发了被试的应激状态.(2)在变化探测任务中,应激组的反应时比控制组的更长,正确率上没有差异.(3)在记忆容量上,两组之间没有差异.(4)在CDA上,控制组和应激组在记忆两个红色和两个蓝色上有显著差异,而在延迟两个红色和延迟两个蓝色上没有显著差异. 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MAST范式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显著地诱发被试的应激状态.(2)急性应激会影响被试对于目标信息的存储,但是不会影响其对于分心信息的过滤,即使是高工作记忆组的被试,应激后依旧会损害其对目标信息的储存,但不会影响对分心信息的过滤.(3)被试在应激后并不会损害其增加新项目的能力.

著录项

  • 作者

    胡莎;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学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禹;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急性应激; 工作记忆; 信息存储; 过滤; 目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