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华北电力大学报研究
【6h】

华北电力大学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1章新时期华北电力大学报面临的挑战

1.1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对校报的挑战

1.1.1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对校报形成冲击

1.1.2校报传播主体的一元化面临网络挑战

1.1.3网络传播的范围比校报更为广泛

1.1.4校报传播的单向性缺乏竞争性

1.2校报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与消极倾向

1.2.1校报版面格式化严重

1.2.2连篇累牍的会议报道充斥校报

1.2.3校报出版缺乏经济驱动力

1.2.4校报编辑队伍不稳定

1.2.5校报自身缺乏服务意识

1.2.6校报的舆论监督职能不明显

1.3和谐校园文化对精品校报的召唤

第2章新时期华北电力大学报的定位

2.1凸显校报的教育功能

2.2挖掘校报的信息功能

2.3提升校报的文化功能

2.4实现校报的学理功能

2.5展现校报的社会功能

2.6强化校报的青春气息

第3章新时期华北电力大学报的实践

3.1围绕办报育人 实现校园与媒体的规范对接

3.2美化报纸版面 打造与内容相符的精品报相

3.3引入策划机制 挖掘校园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3.4实现开放办报 追求与校园网络的有机融合

3.5适应两地办学 发挥媒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第4章对校报今后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4.1整合资源 实现媒体的优势互补

4.2规范运作 向社会媒体学习

4.3开放办报 致力于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始于1895年的中国大学校报,迄今已走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发展成为拥有近千家、3000多专职采编人员的新闻队伍,成为我国教育战线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舆论力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在信息传播与信息接受的过程中其结构与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学校校报——这一校园中主导与传统的媒介在这场变革中也经受着不可避免的冲击。如何坚守高校的重要舆论阵地、形象展示窗口,如何为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成为摆在所有校报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近50年的办报历程为素材,以总结校报改革经验、探索新时期校报改革措施为出发点,以近年来在校报媒体工作的亲身经历,结合所学新闻史、采访学、编辑学等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知识,对华北电力大学报的产生背景、发展轨迹、办报宗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华北电力大学校部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于:成功整合异地办学资源,较早使用网络电子版实现了纸媒体与网络的有机对接。在“三贴近”的原则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深度报道和新闻策划,变栏目为版块,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报道,取得了师生员工的广泛支持。与社会媒体及各级学会组织积极联系,提升了自身的发展空间,跻身于一流高校校报行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