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定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6h】

保定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研究现状

1.2.2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

1.2.3 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保定平原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气象、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1.4 区域地质概况

2.1.5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2 水均衡法所需参数确定

2.3 数据处理

2.3.1 水均衡法补给、排泄项数据

2.3.2 地下水水位数据

2.3.3 地下水流场数据

2.3.4 评价指标数据

3 保定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分区及地下水动态变化

3.1 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

3.1.1 地下水资源分区

3.1.2 水文地质参数相关计算

3.1.3 均衡法确定各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3.2 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

3.3 地下水动态变化

3.3.1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

3.3.2 地下水流场的变化

3.4 地下水水位变化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3.4.1 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

3.4.2 含水层疏干

3.4.3 地面沉降

3.4.4 水源地产水量下降,农灌机井报废

4 保定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4.1 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4.2 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3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4.3.1 指标选取

4.3.2 赋分标准

4.3.3 指标量化

4.3.4 权重求解

4.3.5 可持续发展指数计算

4.4 可持续利用发展态势分析

5 保定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5.1 各行业节水措施

5.2 优化地下水开采布局

5.3 建立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

5.4 建立“地下水库”

5.5 流域内开源及外流域调水工程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地下水是保定平原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同时也是决定生态环境的决定因素,因此,分析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存储状况,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准确评价,对于缓解供水矛盾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以保定平原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地质、含水层岩性、含水层富水性、地下水补排、地下水水位动态及用水状况的地域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应用水文地质分析法对地下水资源做分区处理,并利用水均衡法对各分区水资源状况进行计算,接着运用Mann-Kedall趋势法研究地下水水位年际变化规律和流场变化,并揭示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然后应用RSWSR系统的Bossel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态势,最终提出相应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975~2015年地下水水位呈不断加深的态势,在此期间地下水水位共下降了13.37m,下降速度为0.38m/a,且下降速度呈阶段性加快的态势,1975~1990年只有0.31m/a,1990~2000年达到了0.50m/a,2000~2015年更高达到了0.92m/a;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对地下水动力流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自西向东的自然流场逐渐过渡到由西、北、东三个方向向漏斗中心流动,再到由南向北的边界流动;2010~2015年保定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指数为1.4910,处于危险态势级别,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6356、2.7855、2.6651,水资源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态势级别同样为危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