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6h】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度研究概况

1.2.2 温度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产的影响

1.2.3 冬小麦光合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1.2.4 冬小麦和夏玉米生产的源库关系

1.2.5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营养特性

1.3 研究思路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1 气象指标

2.3.2 群体相关性状

2.3.3 产量指标

2.3.4 光合性能

2.3.5 植株干物质和营养元素(氮、磷和钾)的积累、分配和转移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日均温与积温的影响

3.1.1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积温的影响

3.1.2 不同增温强度对冬小麦处理阶段积温的影响

3.1.3 不同增温强度对冬小麦处理阶段日均温的影响

3.1.4 温度对冬小麦物候期出现时间的影响

3.2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1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3 不同增温处理下冬小麦和夏玉米周年积温与籽粒产量配置

3.3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1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2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夏玉米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3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周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4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群体生长性状的影响

3.4.1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4.2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

3.4.3 田问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株高、穗长及各节问长度的影响

3.4.4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各节问粗度的影响

3.4.5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各节间茎壁厚的影响

3.4.6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3.4.7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旗叶面积的影响

3.5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

3.5.1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3.5.2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花后相同天数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6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干物质和营养元素(氮、磷和钾)分配和转移的影响

3.6.1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千物质分配和转移的影响

3.6.2 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营养元素(氮、磷和钾)分配和转移的影响

4 讨论

4.1 温度变化对冬小麦生育时期的影响

4.2 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3 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周年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田间试验于2014-2016年度,在小麦安全度过春化后,通过钢构架上覆盖塑料膜的方式来实现田间阶段性增温。以覆盖时间的早晚、长短以及不同的覆盖层数来获得不同增温强度。冬小麦和夏玉米分别以“石麦18”和“郑单958”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实验,探索研究晚冬早春田间阶段性增温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周年产量的形成效果。目前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增温处理后,冬小麦的返青期比常规种植(CK)提早了5~26天,成熟期较常规种植早0~8天。升温各个处理1月25日覆3层膜(A-3)、1月25日覆2层膜(B-2)、2月1日覆2层膜(C-2)、2月8日覆2层膜(D-2)和2月15日覆1层膜(E-1)返青期至拔节期所经历的天数比常规种植(CK)分别长3天,4天,0天,0天和1天,此阶段是小穗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小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相对低的日平均温可以延长该阶段发育的时间,有利于争取较多的小穗数。
  伴随着增温强度的增加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增加。2014-2015年度,增温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较常规种植(CK)分别提高了2.8%~15.8%,3.0%~14.2%,0%~5.5%和0.5%~15.4%。
  冬小麦各个增温处理株高相对于常规种植(CK)来说都有提高,由于增温处理改变了冬小麦生育期所处的环境条件,所以株型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冬小麦穗茎节的长度随增温强度的增加而增长,冬小麦倒3节度,倒4节和倒5节长度均是以1月25日覆3层膜(A-3)最短,其次是1月25日覆2层膜(B-2),基部节间缩短有利于冬小麦抗倒伏。
  随着增温强度的增加冬小麦旗叶面积均增大。2014-2015年度升温处理,即1月25日覆3层膜(A-3)、1月25日覆2层膜(B-2)、2月1日覆2层膜(C-2)、2月8日覆2层膜(D-2)和2月15日覆1层膜(E-1)的旗叶面积分别较常规种植(CK)高了41%,33.3%,21.9%,15.3%和0.5%;2015-2016年度各处理分别较常规种植(CK)高了47.2%,41.0%,27.3%,7.7%和3.7%。旗叶位于冬小麦植株最上方,是籽粒灌浆期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面积越大,进行光合作用的同化面积越大,为制造更多的同化产物提供了基础。
  冬小麦2014-2016年度从开花至花后20天,各处理的全天净光合速率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但是,花后30天转变为“双峰”特征,13:00左右成为全天的低点,在较高的温度下,小麦净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
  随着播期的提前夏玉米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增加,但是收获指数并未表现出此趋势。6月8日播种(A-3&B-2)和6月11日播种(C-2&D-2)的夏玉米的有效穗数分别比6月15日的常规播期(E-1&CK)提高了5.7%和2.5%;穗粒数分别比常规播期提高了10.2%和8.0%;千粒重分别比常规播期提高了11.4%和4.7%;籽粒产量分别比常规播期提高了23.0%和11.1%。以上结果表明,播期提前延长了玉米的生育期,提高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同时,籽粒得以充分灌浆,千粒重增加,最终籽粒产量增加。
  从冬小麦和夏玉米周年种植情况来看,周年积温随增温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周年籽粒产量是随着周年积温的增加而增加。增温处理,即1月25日覆3层膜(A-3)、1月25日覆2层膜(B-2)、2月1日覆2层膜(C-2)、2月8日覆2层膜(D-2)和2月15日覆1层膜(E-1)的周年籽粒产量分别较常规种植(CK)提高了20.8%,17.9%,8.6%,7.3%和0.5%。在本试验中,增温强度越大,冬小麦的籽粒产量越高,且提前成熟,夏玉米播种时间早,从而使得夏玉米生育期延长等综合因素,最终使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产量得以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