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
【6h】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1.2.2 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关系研究

1.2.3 协调发展研究

1.2.4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1.2 基础自然条件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数据来源

3 耕地资源系统有序性测度

3.1 耕地资源的系统论分析

3.1.1 耕地资源系统的内涵界定

3.1.2 耕地资源系统的属性特征

3.2 耕地资源系统有序性测度模型构建

3.2.1 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的内涵界定

3.2.2 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评价模型构建

3.3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评价

3.3.1 耕地资源系统序参量的选取

3.3.2 耕地资源系统序参量权重的确定

3.3.3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右序度评价结果与等级划分

3.3.4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评价分析

4 耕地资源系统交互胁迫关系分析与验证

4.1 耕地资源系统相互胁迫关系分析

4.1.1 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交互胁迫关系

4.1.2 社会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交互胁迫关系

4.1.3 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交互胁迫关系

4.2 耕地资源系统相互胁迫关系验证

4.2.1 耕地资源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交互胁迫关系验证

4.2.2 耕地资源社会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交互胁迫关系验证

4.2.3 耕地资源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交互胁迫关系验证

5 耕地资源系统协调性评价

5.1 耕地资源的协调性分析

5.2 耕地资源系统协调性关系模型的建立与评判标准的确定

5.3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

5.3.1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协调性时间演变分析

5.3.2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复合系统的综合体。只有当耕地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时,耕地资源系统才会实现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反之,耕地资源系统就会出现各个子系统紊乱、恶化、不协调的局面。当前,尽管我国耕地保护制度较为严格,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占用耕地,致使耕地数量锐减;同时,为满足粮食需求和获得更大的产出效益,耕地利用集约化显著,大量的化肥、农药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一系列耕地生态安全问题。
  面对耕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博弈问题,本文将耕地系统视为耕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初步界定了耕地资源系统、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耕地资源系统协调性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耕地资源系统有序性进行了测度,依据交互胁迫理论对沧州市14个县(市)的耕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有序度两两子系统间进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曲线拟合,再对各子系统的交互胁迫关系进行验证与分析,然后构建协调度模型进行评价,最后进行耕地资源系统协调性类型的划分,对沧州市近20年耕地系统协调性水平进行时空变异分析。基于此,论文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1)测度了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
  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是三大子系统的综合反映,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有序度变化幅度较大,两子系统之间存在交叉相对变化的趋势,相对来说社会子系统有序度变化不明显。具体来说,在1994-2013年20年间,沧州市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值由0.38上升至0.65,平均每年上升1.35个百分点,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等级由最初的“基本有序”发展到至今的“较有序”,发展趋势总体良好。但沧州市各县(市)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黄骅市、泊头市、河间市发展态势良好,但海兴县、盐山县等耕地资源系统有序度较差,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2)验证了耕地资源系统交互胁迫关系
  通过对耕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间交互胁迫关系与模型验证分析,表明在1994-2013年间,除泊头市外,沧州市各县(市)耕地资源经济-社会子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发展的关系,而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胁迫关系比较明显。这表明在耕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耕地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因此耕地利用应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耕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遏制耕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可能。
  (3)分析了耕地资源系统协调性关系
  沧州市耕地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在近20年间总是处在同步发展的阶段,两者的协调度处在45°线上下波动,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水平除2007-2010年间同步发展外,其他年份均处于拮抗发展阶段,综合协调类型主要表现为生态脆弱型。从沧州市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来看,各县(市)耕地资源系统协调类型也主要表现为生态脆弱型,由此可以看出进行耕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