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北方10所院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
【6h】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北方10所院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毕业生就业及相关问题研究

1.2.2 高校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初步分析

1.3.2 农业院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3.3 促进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1.3.4 基于北方农业院校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1.4 研究手段和方法

1.5 创新点

2 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1 就业市场需求关系

2.2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多样

2.3 就业视野较狭窄

2.3.1 学生方面

2.3.2 家长方面

2.4 毕业生素质不能满足单位需要

2.5 自主创业能力不高

2.6 高校就业指导不够完善

2.7 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3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3.1 毕业生工作单位性质

3.2 毕业生工作岗位的性质

3.3 毕业生工作酬薪情况

3.4 毕业生就业后的专业对口程度

3.5 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

3.6 学校对毕业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活动

3.7 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

3.8 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证书情况

3.9 毕业生综合能力情况

3.10 毕业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3.11 毕业生工作单位获得途径

3.12 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情况

4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的原因

4.1 毕业生自身方面

4.1.1 缺乏长远的就业意识

4.1.2 缺乏必要的就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4.1.3 职业认知畿力较差

4.1.4 缺乏求职所必需的技巧

4.2 就业环境的方面

4.2.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化

4.2.2 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就业矛盾

4.2.3 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4.2.4 供求关系变化产生的矛盾

4.2.5 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

4.3 高校方面

4.3.1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有待加强

4.3.2 高校学科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不相适应

4.3.3 高校缺乏有效的开展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

4.4 用人单位方面

4.4.1 私营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4.4.2 招聘单位用人标准苛刻

5 促进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5.1 地方政府方面

5.1.1 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开拓就业领域

5.1.2 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5.1.3 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创新创业、灵活就业

5.1.4 保护援助毕业生就业

5.2 农业高校方面

5.2.1 加强就业指导,强化服务意识

5.2.2 创新教育方式

5.2.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5.3 毕业生自身方面

5.3.1 摆正心态,认清就业形势,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5.3.2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5.3.3 避开毕业生就业锋芒

6 基于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6.1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6.1.1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6.1.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6.1.3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6.1.4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6.2 实现“三个结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视野

6.2.1 结合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势,强化专业素质培养

6.2.2 结合人文教育优势,提升人文素养

6.2.3 结合实践教育优势,培养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

6.3 完善“三项制度”,构建学校人才培养基本框架

6.3.1 实施全程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6.3.2 建设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构筑高校雄厚的人才培养基础

6.3.3 优化管理模式,拓展高校人才培养新思路

6.4 围绕一条主线,打造高校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331”人才培养模式

7.1.2 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方案措施

7.2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教育规模和人才培养总量已跃居世界前茅,伴随而来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也逐渐显现。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如何创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最终提高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质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本研究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河北北方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10所北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36份,有效问卷1714份。本研究从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对母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反馈、对母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反馈等方面入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相关理论,从毕业生工作岗位的选择、毕业生工作的薪酬情况、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情况、毕业生工作单位的获得途径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总结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功模式基础上,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出路和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通过对北方十所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33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结合,三项制度,一条主线。1.实现“三个结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视野:结合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势,强化毕业生专业素质培养;结合人文教育优势,提升毕业生人文素养;结合实践教育优势,培养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2.完善“三项制度”,构建学校人才培养基本框架:实施全程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建设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构筑高校雄厚的人才培养基础;优化管理模式,拓展高校人才培养新思路。3.围绕一条主线,打造高校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著录项

  • 作者

    杨飞;

  •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 学科 农村与区域发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陶佩君,安浩军;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49.214;
  •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农业教育; 人才培养; 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