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入侵初期黄顶菊生长、发育动态及替代植物的研究
【6h】

入侵初期黄顶菊生长、发育动态及替代植物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入侵性杂草黄顶菊(Flaveria bMentis(L)Kuntze)的大规模扩散对发生地经济和生态构成了潜在威胁。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年份黄顶菊种子出苗、植株生长、发育的定点连续调查,以及用黄顶菊共存植物根、茎、叶水提液培养其种子的方法,对入侵初期黄顶菊的发生动态以及替代植物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黄顶菊种子在自然条件下4月下旬开始出苗,出苗动态均于7月下旬趋于稳定。从湿度的角度来说,人工增湿处理黄顶菊小区比自然降雨处理的黄顶菊小区提前一周出苗,自然降雨处理出苗数最多达4.5万株/m2;人工增湿处理出苗数最多达55万株/m2,人工增湿小区与自然降雨小区黄顶菊种群密度比率为10左右。2009年人工播种黄顶菊最终种群密度为25棵/m2,2010年自然出苗黄顶菊最终种群密度为100棵/m2,从温度的角度来说,当5日滑动温度>15℃时开始出苗,5日滑动温度>20℃大量出苗,两指标可作为预测田间黄项菊出苗的判据。
   2.密度影响黄顶菊的植株高度和叶片数分布。黄顶菊植株高度会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主干叶对数会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少;2009年99.5%的植株高度都在60cm以上,且50%以上黄顶菊的植株高度分布在150~199.5cm之间;而2010年黄顶菊植株高度47.4%分布在60~99.5cm之间,150cm以上的植株只占总数的1.1%。2009年黄顶菊主干真叶数分:布在10对以上的占总数的100.0%;2010年黄顶菊主干真叶数分布在10对以上的占总数的96.5%。
   3.2009年与2010年黄顶菊主干顶部累计现蕾比率达5%与95%的历时同为20d。2009年与2010年黄顶菊主干顶部累计开花比率达5%与95%的历时同为25d。由此可见,黄顶菊种群密度的变化并未影响黄顶菊植株的现蕾和开花历期。我们可依据该项指标在黄顶菊种子成熟前对其防除。
   4.对黄顶菊进行了替代植物筛选试验,发现小飞蓬、紫斑大戟和狗尾草根、茎、叶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与对照有不同程度差异,小飞蓬5%、10%根提取液;小飞蓬1%、5%、10%茎提取液;小飞蓬1%、5%、10%叶提取液;紫斑大戟1%、5%、10%根提取液;紫斑大戟5%、10%茎提取液;紫斑大戟5%、10%叶提取液;狗尾草1%、5%、10%叶提取液;狗尾草1%、5%、10%叶提取液;狗尾草5%、10%叶提取液对黄顶菊种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都以10%叶提取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其发芽率分别为对照的57.8%、7.8%、9.5%。
   5.小飞蓬、紫斑大戟根、茎、叶提取液对黄顶菊种子发芽率影响的化感效应指数抑制作用顺序总体为叶>茎>根,狗尾草根、茎、叶提取液对黄顶菊种子发芽率影响的化感效应指数抑制作用顺序总体为根>叶>茎,狗尾草根部的化感效应指数远远大于小飞蓬和紫斑大戟根部。
   6.小飞蓬、紫斑大戟和狗尾草的根、茎、叶提取液对黄顶菊种子发芽速率的试验表明,不同浓度水提液培养的黄顶菊种子发芽高峰在第2~4d,之后发芽速率趋于平缓,发芽趋势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发芽速率具体表现为:高浓度的提取液发芽速率低于低浓度的提取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