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区相关花粉源范围和相对花粉产量研究
【6h】

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区相关花粉源范围和相对花粉产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3 课题来源

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2 气候特征

2.3 植被情况

3 研究方法

3.1 样品采集与植被调查

3.2 苔藓样品的实验室处理与花粉鉴定

3.3 沉降速率计算

3.4 ERV模型的原理与操作

4 研究结果

4.1 花粉组合特征

4.2 沉降速率结果

4.3 相关花粉源范围的确定

4.4 相对花粉产量的确定

5 讨论

5.1 花粉与植被的关系

5.2 相关花粉源范围的比较与影响因素

5.3 相对花粉产量的地区差异与原因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ERV模型的运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花粉作为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代用指标之一,在全球环境变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表土花粉研究中,由于花粉与植被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正确认识花粉与植被的关系,对各种属花粉进行相关花粉源范围和相对花粉产量的估算,才能更准确的恢复古植被。 对古植被、古环境的定量重建需要当地植被的相对花粉产量和相关花粉源范围。而对当地的相对花粉产量和相关花粉源范围的估算中会有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植物斑块的大小和空间分布的不同、所选沉积盆地半径的大小等,所以,今后在研究中,要尽量减小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还要不断完善ERV模型,这样在古植被古环境重建中使其更有可信度。 本文是基于青海省泽库县和河南县31个随机采样点的野外植被调查和表土花粉鉴定,利用苔藓提取花粉,利用花粉半径得出12种属的沉降速率:禾本科(0.0402m/s)、报春花科(0.0116 m/s)、蒲公英属(0.0287 m/s)、龙胆属(0.0242 m/s)、豆科(0.0148 m/s)、毛茛科(0.0165 m/s)、莎草科(0.0410m/s)、蔷薇科(0.0079 m/s)、蒿属(0.0209 m/s)、蓼科(0.0274m/s),可得出莎草科的沉降速率最高,蔷薇科的沉降速率最低。运用ERV模型估算了青海省草原区的12种花粉类型的相对花粉产量和相关花粉源范围。本研究区利用ERV模型估算出相关花粉源范围是240m左右,以禾本科为参考种,本研究区12种属的相对花粉产量:禾本科(1)、十字花科(0.19±0.13)、报春花科(1.05±1.03)、蒲公英属(7.9±2.7)、紫菀属(0.00007±0.46)、龙胆科(0.59±0.36)、豆科(0.04±0.13)、毛茛科(6.0±4.4)、蓼科(7.6±0.8)、莎草科(3.5±0.7)、蔷薇科(4.9±3.7)、蒿属(7.7±1.3)。 研究区表土花粉组合特征显示: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莎草科、毛茛科、禾本科、蒲公英、蒿属、蓼科含量较高,且野外调查植被类型特征与表土花粉组合特征植物相一致,因此,花粉组合能较好的反映了研究区内的植被特征。本研究区相对花粉产量与前人研究成果差异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本地区相对花粉产量不能直接运用到另一地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