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吃菜事魔”教的传播与政府应对
【6h】

宋代“吃菜事魔”教的传播与政府应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一)关于“吃菜事魔教”的传承演变研究

(二)关于“吃菜事魔教”的地域传播与演变

(三)关于吃菜事魔与农民战争兼及与政权的关系

三、论文基本框架

(一)“左道”背景下的唐宋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概述

(二)宋代 “吃菜事魔教”的种类及其传播

(三)宋代 “吃菜事魔教”的发生机理及政府应对

四、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左道”背景下的唐宋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概述

一、“神道设教”的治国传统与社会“左道”信仰的泛滥

二、唐宋时期的“左道”信仰与“左道”信仰宗教化

(一)唐代的佛、道教与“左道”

(二)五代宋时期从“左道”到“妖教”

第二章 宋代的“吃菜事魔”教的种类及其传播

一、“吃菜事魔”之称谓因缘述略

二、“吃菜事魔”教的种类及地域分布

第三章 宋代“吃菜事魔”教的生成机理与政府应对

一、宋代“吃菜事魔”教的生成机理

(一)佛、道教的政治化与世俗化

(二)生民之需求与朝廷民政之缺失

二、宋代对 “吃菜事魔”教传播的政府应对

(一)宋廷当政者的宗教政治理念分析

(二)宋廷对“吃菜事魔”教的应对措施及效果分析

结语

(一)

(二)

(三)

参考文献

后记(含致谢)

展开▼

摘要

秦汉以后历代政权,一方面是因袭着“神道设教”的治国传统,另一方面又因此加剧了民间社会“左道”信仰的泛滥。之后,随着火祆、摩尼、大秦等夷教的传入,又让唐宋时期的“左道”信仰增加了新的内容,其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也有了新的特征。 唐宋时期的“左道”不同于以往的重要特征是,其从事者除巫师外,还有很多是由佛、道等宗教人士,或伪装成佛、道的宗教人员。“左道”人士运用各种幻术来迷惑百姓,特别是由于更加刺激的西域幻术的传入,让民众对“左道”的神秘性的感知又加深了一层。民间宗教的兴起,成为唐武宗“会昌灭佛”后中国社会的新状态。僧尼俗士借助“左道”、幻术“聚众眩惑流俗”成为宋代及其以后,“左道”发展的新情况,即逐渐转向宗教化,且发展迅速,对政权形成威胁,即被当政者称为“妖教”,给予严厉打击。 宋徽宗宣和三年闰五月七日的尚书省言事,主张将“吃菜事魔”纳入“妖教”中,实际意味着,在之后包括南宋的长时期中,实际上已将“吃菜事魔”称为各种“妖教”的代名词。关于“吃菜事魔”的种类和传播,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是从唐会昌灭佛,稍带打击夷教后,至宋哲宗元祐七年颁布禁传妖教令。这一阶段是民间宗教,亦即朝廷所言的“妖教”的潜滋暗长时期。第二阶段是宋徽宗时期“妖教”泛滥及与“吃菜事魔”合流。宋徽宗当政时期,是民间宗教的大爆发时期。冠以各种名称的民间宗教,遍布全国各地。第三阶段是南宋时期“吃菜事魔”教的滥化与失控。 民间宗教在团结民众上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极容易为教主所利用,成为国家政权的离心力量。佛、道两教的世俗化和生活化,为民间宗教提供了背景和文化氛围;民众对福与富的天然追求心理,以及朝廷民政保障的缺失,恰是民间宗教生成和发展的重要机理。北宋末以至南宋的民间宗教就是笼而统称的“吃菜事魔”教,因此,这也是“吃菜事魔”教的生成和发展机理。 “吃菜事魔”为什么会来势汹汹,且不断蔓延,关键是朝廷不恤民之故。相反,“吃菜事魔”的倡导者,却恰恰采用扶危济困,使民相恤、相助,适应了民意,满足了民之所需。从当时的情况看,不少官员还是能看到“吃菜事魔”发生、发展和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的,就是由于朝廷对中央财政的庞大需求,造成民众的经济负担加重,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所致。南宋政权长期以来,一直内外交困,不可能减少财政需求,当然民众的负担,就不会减轻。民众生活困苦,就有潜在的加入“吃菜事魔”的可能性,所以直到南宋灭亡,也没有杜绝“吃菜事魔”的传播。并且,其中的“白莲菜”到元朝后一度得到发展,发展成白莲教,成为推翻元朝的重要组织力量。

著录项

  • 作者

    单宏伟;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谷更有;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宋代; 传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