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批评隐喻视域下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使用研究——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6h】

批评隐喻视域下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使用研究——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隐喻研究历久弥新,学界已从多维度对隐喻进行过研究。1980年,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使隐喻研究转向认知的时代。目前,概念隐喻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是Charteris-Black在2004年提出的一种跨学科隐喻研究方法。学界对隐喻研究多为英语语篇,相比之下,有关中国政治话语的研究甚少。《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领导人意志和思路的集中体现,它们能够及时而深刻地反映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本研究意在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隐喻分析理论,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概念隐喻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7)》为语料,自建包含90,263个汉字的语料库,运用NLPIR/ICTALAS2015和AntConc3.2.4软件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7)》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研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7)》中概念隐喻种类及其功能。 通过分析表明,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7)》中共有7种概念隐喻,他们分别为建筑隐喻,机器隐喻,旅程隐喻,有机物隐喻,水流隐喻和家庭隐喻。其中建筑隐喻,机器隐喻和旅程隐喻占概念隐喻总数的80%左右,是该研究的主导隐喻。此外,该研究还表明,在揭示政府潜在的意识形态和治国理念中,概念隐喻具有传播、劝谏和情绪唤起等功能,隐喻的运用增强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达效果,有助于民众接受和理解政府所传达的理念。 本文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隐喻分析理论对中国政治语篇进行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隐喻分析理论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它可能为中国政治教学提供一些潜在的策略,提高读者对政治话语的理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