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6h】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1章区域地质背景

1.1盆地动力学背景及类型

1.2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1.2.1断陷阶段

1.2.2坳陷阶段

1.2.3构造反转阶段

1.3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构造格局及演化历史

1.3.1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构造格局

1.3.2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构造样式

1.3.3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特征

1.4深层地层层序

1.4.1前中生界

1.4.2侏罗系中统

1.4.3白垩系下统

第2章火山岩发育及分布特征

2.1火山岩岩石类型与火山岩岩相

2.1.1火山岩岩石类型

2.1.2火山岩岩相

2.2火山岩分布特征

2.2.1火山岩平面分布规律

2.2.2火山岩旋回划分

第3章天然气来源及烃源供气特征

3.1天然气来源

3.1.1地球化学特征

3.1.2天然气气源对比

3.1.3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存在油裂解气

3.2烃源供气特征

3.3天然气资源量

第4章火山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4.1火山岩储层特征

4.1.1火山岩孔隙空间类型

4.1.2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

4.2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的影响因素

4.2.1构造裂缝对火山岩储层的改造

4.2.2不整合面对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影响

4.2.3成岩作用对火山岩储集性能的影响

4.3火山岩储层评价和预测

4.3.1火山岩储层评价

4.3.2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第5章典型火山岩气藏解剖

5.1升平气藏

5.1.1构造特征

5.1.2构造发育史

5.1.3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

5.1.3气藏类型

5.1.4成藏过程分析

5.2兴城气藏

5.2.1构造特征

5.2.2构造发育史

5.2.3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

5.2.3气藏类型

5.2.4成藏过程分析

第6章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成藏时期及模式

6.1天然气分布规律

6.1.1纵向上火山岩气藏分布的深度范围大

6.1.2横向上火山岩气藏沿断裂成带分布

6.1.3火山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

6.1.4自储自盖是火山岩气藏的重要特征

6.2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6.2.1源岩区控制着火山岩气藏的分布

6.2.2深大断裂控制了火山岩气藏的分布

6.2.3火山岩相控制了火山岩储层的发育与气藏的富集

6.2.4古隆起附近是火山岩气藏的有利运聚指向区

6.2.5火山岩同时又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盖层

6.3火山岩气藏成藏时期及期次

6.3.1圈闭形成期

6.3.2源岩主要排气期

6.3.3断裂活动时期

6.3.4天然气注入时期

6.4火山岩天然气成藏模式

6.4.1近源断裂输导火山岩成藏模式

6.4.2远源断裂输导火山岩成藏模式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充分利用徐家围子断陷地质、地震、测井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形成、发育特征、天然气来源、成藏机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是受徐西和宋西边界主干断裂控制的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具有“两隆三凹”的构造格局。构造演化经历了孕育、发展和萎缩三个阶段,期间经历三期构造挤压,形成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反转构造,同拉张作用形成的伸展构造和调节构造共同构成深层天然气的有利圈闭带。通过天然气δ<'13>C~δ<'13>C<,4>、轻烃碳同位素、氢同位素、轻烃组成特征对比,认为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主要来自沙河子组煤系源岩,少量来自火石岭组和营城组源岩。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营一、三段和火一段,按着火山岩相的“岩性—组构—成因”分类方案,共划分出五相十五亚相。明确了近火山口多种相叠合区、远火山口爆发-喷溢相叠合区为有利火山岩相带。火山岩储集空间按成因可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种类型,最主要的孔隙为气孔、杏仁孔、晶粒间孔和斑晶溶孔,最主要的裂缝为构造裂缝和炸裂缝。有利火山岩储层主要沿着三条断裂带呈北北西或近南北向呈串珠状分布,自西向东分别为徐西断裂区带、宋西断裂区带和榆两断裂区带。通过升平气藏和兴城气藏典型火山岩气藏解剖,认为气藏整体为岩性-构造圈闭,火山岩储层为喷溢相上部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以及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 3 种亚相,但非均质性非常严重。为正常温压系统,不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及压力系统,表现为上气下水的分异特征。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源岩区、深大断裂、火山岩相、古隆起及火山岩自身盖层的控制。火山岩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时期是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中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末期。其成藏模式主要有近源断裂输导火山岩成藏和远源断裂输导火山岩成藏两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