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昌黎民间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以秦皇岛第二中学为例
【6h】

昌黎民间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以秦皇岛第二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研究综述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1、昌黎民间音乐概况

1.1 昌黎民歌

1.2 昌黎吹歌

1.3 昌黎地秧歌

2、昌黎民间音乐的传承

2.1 口传心授

2.2 数字化采集

2.3 文本记录

2.4 社会培训

2.5 学校教育

3、昌黎民间音乐进校园活动存在的问题

3.1 昌黎民间音乐进校园推广力度不够

3.2 昌黎民间音乐进校园缺乏持续性

3.3 昌黎民间音乐进校园系统性欠佳

4、昌黎民间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的调查与实践

4.1 问卷调查与研究

4.1.1 调查对象及目的

4.1.2 调查问卷的制订

4.1.3 调查问卷的整理和统计

4.2 秦皇岛市第二中学昌黎民间音乐教学实践

4.2.1 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4.2.2 制定教学计划,建立教学常规

4.2.3 开展课堂教学,充实课例库

4.2.4 丰富课外活动,延伸第二课堂

4.3 教学建议

4.3.1 编写系统的乡土教材

4.3.2 结合“迎进来”与“走出去”的学习方式

4.3.3 衔接两个课堂的有效资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之乡,昌黎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昌黎三歌”,包括“昌黎民歌”、“吹歌”、还有“昌黎地秧歌”。“昌黎地秧歌”和“昌黎民歌”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昌黎吹歌”在2007年也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成为了河北省重要的民族民间音乐种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昌黎三歌”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成为了昌黎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昌黎三歌”扎根于昌黎本地文化,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和保护日益重视,有关昌黎民间音乐的研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人们对昌黎民间音乐的社会认可程度逐渐增加,但是把它纳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却仍然鲜有出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级学校可以开发本地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将本土音乐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有指导、有目的性地开发和运用优秀地方音乐资源应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以学校为根本立足点的基础音乐教育应该也必然成为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了秦皇岛二中这所具有良好艺术教育传统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该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就目前昌黎民间音乐文化校园传承的现状和具体实施方式等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和简要的分析,然后在试点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昌黎民间音乐进校园的教学和研讨活动。在对教学实践的阐述中,分别以昌黎民歌、吹歌、地秧歌为教学内容,以具体课例的方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从“昌黎三歌”的艺术性和特色出发,以具体的有代表性的歌舞音乐资源作为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昌黎民间音乐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这对秦皇岛本地特色音乐课程内容的拓展、校本教材以及乡本教材的开发、音乐教学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昌黎民间音乐的母语特征及表现形式的丰富以及昌黎县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发展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昌黎民间音乐概论,分别对昌黎民歌、吹歌、地秧歌的形成、发展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阐述;第二章主要剖析了目前昌黎民间音乐的主要传承方式,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在学校教育中传承昌黎民间音乐;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昌黎民间音乐进校园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第四章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围绕秦皇岛市第二中学昌黎民间音乐传承调查、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展开;第五章从秦皇岛第二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结论并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将秦皇岛市第二中学传承昌黎民间音乐的经验分享和推广给其他兄弟学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