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真空妙有——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渊源
【6h】

真空妙有——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渊源

代理获取

摘要

“书者,心画也”。绘画作品更是明心见性,统一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以及文学修养等特质。所以解析八大山人作品也应从其个人特质出发。
  八大山人自从进入禅门就一直参禅修佛,且颇有成就,否则《进贤县志》不会称八大山人“尤为禅林拔萃之器”,而且“不数年竖拂称宗师,住山二十年,从学者百余人”(邵长蘅《八大山人传》)。写字、作画只是他佛门生活的业余部分,修持佛法、日常的禅门法事才是主题活动。不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僧侣,还是寺院的住持,八大山人都必须遵守一系列的禅门规约,包括每同都有的早晚诵经持咒,这是八大山人的重要学养源头。
  佛门的生活对八大山人生活态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也是世界观、艺术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他还俗之后,也一直与佛门有着联系。不仅经常往来于禅林,与当时的丛林中人交往,还时时地研读佛教经书,并在不同的场合发表释家的人生观和禅学思想。由此可见,佛学思想、禅宗理念是八大一生都不曾割舍的,而且从八大山人的书法、绘画作品以及他的题画诗来看,处处都显露出禅宗思想的影响。
  禅宗认为空为万物之始,世界的本性就是真空,虚空是世界的本质。在禅宗看来,一切的世间万物“如露亦如电”,是不实在的。但是这个空并不是空无的、什么都没有的空,而是一种空性,空而不空。虽然看不到,却可以体验到。性虽真空,却又表现出无限的作用,即是看似无,实为有的“妙有”。如果执着于外表色相,便无法看到空性。其实真空便是妙有。
  对画家而言,笔墨是有,画面上不着笔墨的地方便是空,所以空可以是形象;画面展现的意境是空,所以空可以是意境;画面显示出画家的心性也是空,所以空还可以是心性……画家以笔墨,即“有”,来体现出了画中之空,也就是画外之画,这和佛家的“无相之象”的道理是相通的。比如“得鱼忘筌”,笔墨是筝,空性才是鱼。
  八大山人受南禅主张顿悟的影响而明心见性、去妄存真,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在绘画上舍去非必要的方面,以简洁洗练的艺术形式直接去追寻画面的的本质,即空性。八大山人在绘画中并没有流于形而下的表象,也没有走向空疏恣意的抽象。他的画面宁静安详、清雅玄远,无住,无念,一切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即圆融自在。尤其是晚年的作品,丝毫没有装腔作势之感,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圆融自在的美,从容不迫,自然平淡而又天真。简约的作品形式蕴含着无限的生机,画面中一花一木,一山一石,充满了神通圆融、变化自在。正如《华严经》中所言“示现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
  通过对八大山人绘画作品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审美理念皆出于佛道、禅心。他把对禅宗不住色相、明心见性、圆融自在的体会理解都贯注在懵懵懂懂、如戏如影的绘画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