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剂量CR摄影时其病变假性正常化的研究
【6h】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剂量CR摄影时其病变假性正常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床已确诊COPD患者的肺功能分级标准,对病人CR低剂量摄影,研究是哪种级别或程度的病人具有病变遗漏而导致假性正常化现象,并对于此类情况的一般规律及预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通过对临床确诊COPD轻中度肺气肿患者常规剂量摄影组及低剂量摄影组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胸片并进行分区,研究各个分区之间肺纹理的改变及小的肺气囊是否存在,是否出现假性正常化的病例,分析其原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临床确诊COPD并经CT证实肺气肿存在的患者,在正常剂量及低剂量CR摄影时均未能明确诊断肺气肿,造成假性正常化,统计其病例数,并验证肺功能的分级标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符合入排选标准的患者,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COP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史、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等资料确定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我们主要通过肺功能检查诊断COPD(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80%预计值及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将所有病人均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测试值分为4组。每组32人,同时增加肺功能轻中度肺气肿患者32人进行正常剂量作为对照研究,用同一X线照相机进行胸部低剂量CR摄影,研究是肺功能测试哪种级别或程度的COPD病人具有病变遗漏而导致假性正常化现象出现,并进行细分研究,通过正常剂量组及CT对照研究,找出假性正常化的病变,对于发生此类情况的一般规律作出判断及预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结果:符合入排选要求,完成胸部X线检查并配合良好的共有160人。A组32人,平均年龄为(52.8±11.4)岁,B组32人,平均年龄为(63.8±4.0)岁。C组32人,平均年龄为(70.6±3.5)岁。D组32人,平均年龄为(76±5.8)岁。E组为正常剂量组32人,平均年龄为(61.8±4.9)岁,分析五组间结果如下:A组出现假性正常化25例,均经CT证实肺气肿23例,支气管扩6例,部分病例伴有肺大疱6例;B组出现假性正常化18例,均经CT证实肺气肿16例,支气管扩张2例,合并肺大疱3例;C组出现假性正常化3例,均经CT证实肺气肿合并多发肺大疱,D组出现假性正常化1例,均经CT证实肺气肿合并肺大疱。E组正常剂量组,出现假性正常化12例,经统计处理五组间存在差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分析观察A、B组低剂量与E组正常剂量胸片并进行分区对比,研究各个分区之间肺纹理的改变及小的肺气囊是否存在,是否出现假性正常化的病例。
  结论: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剂量CR摄影对肺功能分级3-4级(重度及极重度)病人其肺气肿的检出率极高。
  2对于Ⅰ级(轻度COPD):其特征为轻度气流受限(FEV1/FVC<70%但FEV1≥80%预计值),通常可伴有或不伴有咳嗽、咳痰的病人低剂量CR摄影时其发生假性正常化几率为78.12%。
  3对于Ⅱ级(中度COPD):其特征为气流受限进一步恶化(50%  4对于检测肺功能为轻中度肺气肿的患者,其正常剂量CR摄影其肺气肿的检查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5假性正常化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照射剂量、病变类型及程度、被照物体厚度等。
  6低剂量及正常剂量CR摄影时,其诊断肺气肿所致的轻度肺组织破坏同样不敏感。
  7胸部低剂量CR摄影对外带肺纹理及心后缘肺纹理观察较正常剂量欠佳,右下肺动脉边缘不及正常剂量清晰。
  8对于轻中度COPD患者的诊断,低剂量及正常剂量CR摄影均无法与CT相比,从而出现假性正常化的表现。
  9对于轻中度COPD患者其低剂量CR摄影时,被照患者胸部厚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假性正常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