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纤支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h】

纤支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纤支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OSAHS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纤支镜引导下与盲探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
   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中重度OSAHS患者60例。年龄41~65岁,BMI(体重指数)>28kg/m2,Mallampatis分级(患者取直立座位,头居中,用力张口和伸舌。可见咽腭弓、软腭和悬雍垂为Ⅰ级;可见咽腭弓和软腭,但悬雍垂被舌根掩盖为Ⅱ级;仅见软腭为Ⅲ级;未见软腭为Ⅳ级)Ⅲ级或Ⅳ级。术前干扰肾上腺功能、抗交感神经及抗精神病用药者,精神系统疾病者除外。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前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A、B两组(n=30),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A组采用盲探经鼻气管插管,B组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
   麻醉前30min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1mg,入手术室后开放下肢静脉通路,静滴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ml/kg/h,开放上肢肘静脉以备取血,同时在对侧进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待病人平静5min后,连续记录3次,取平均值为基础值,并用Ⅲ导联连续记录心电图(ECG),同时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采用美国Aspect MedicalSystem2000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诱导前面罩吸纯氧10min,流量3L/min,采用1%丁卡因喷雾对咽喉部进行充分表面麻醉,采用1%丁卡因和1%麻黄碱进行鼻粘膜表面麻醉和扩张鼻道,环甲膜穿刺后气管内注入1%丁卡因2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2.0mg和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05μg/kg/min,待BIS值稳定在65~75后行经鼻气管插管,插管后仍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05μg/kg/min。所有气管插管操作均由同一熟练麻醉医师完成。Ma11ampatis分级Ⅳ级的患者在耳鼻喉科医师在场情况下行经鼻气管插管。插管超过2次为失败。
   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2min(T3)、3min(T4)的MAP、HR、SpO2值及ECG变化情况,并于T0、T1、T2、T3、T4时点取血检测血清中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记录两组插管时间(经鼻置入气管导管至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插管成功情况和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高血压反应MAP≥30%%%基础值;心动过速HR>100mbp)及插管并发症鼻出血的发生情况。
   结果:1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组内比较:与T0比较,T2、T3时A组患者的MAP升高,T2时B组患者的MAP升高,T2时两组患者的HR均升高(P<0.05),T1、T4时两组患者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A组比较,B组在T2、T3时MAP明显降低(P<0.05),B组在T2时HR降低(P<0.05);T0、T1和T4时两组患者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激激素浓度的变化情况:组内比较:与T0比较,T2、T3时两组患者血中的E和NE浓度均升高(P<0.05),T1、T4时两组患者血中的E和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A组比较,B组患者T2、T3时血中的E和NE浓度明显降低(P<0.05);T0、T1和T4时两组患者血中的E和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情况:与A组比较,B组的插管时间(72±11svs.91±14s)明显缩短,B组的插管成功率(100%vs.86.7%)明显提高,B组插管期间高血压反应的发生率(13%vs.32%)显著降低(P<0.05),B组插管期间心动过速的发生率(8%vs.15%)显著降低(P<0.05)。4插管期间A组有2例出现SpO2<90%,1例发生鼻出血。
   结论:与盲探经鼻气管插管比较,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为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的OSAHS患者减轻了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轻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降低了血中应激激素浓度的水平,缩短了插管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几率,减少了并发症,是该类患者较适宜的经鼻插管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