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人膝关节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的变异性和膝关节解剖特点与屈膝范围关系的研究
【6h】

国人膝关节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的变异性和膝关节解剖特点与屈膝范围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股骨远端旋转对线参考轴线与胫骨机械轴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胫骨近端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的影像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正常膝关节股骨后髁偏置距与胫骨后倾角大小及其相互关系对屈膝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髌-股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屈膝范围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1.股骨远端旋转对线参考轴线与胫骨机械轴关系的研究
   目的:正确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对髌骨的运动轨迹和屈膝间隙的平衡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屈膝间隙的平衡又可以影响胫-股关节运动轨迹。用以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标志有Whiteside线、经股骨髁上轴、股骨后髁轴等。本研究通过对下肢尸体标本上各轴线的测量,比较各轴线与下肢机械轴的关系,确定较为理想的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参考标志并对其生物力学优越性进行探讨。
   方法:30例下肢尸体标本,其中左下肢12例,右下肢18例,性别及年龄不明。所有标本均无解剖畸形,膝关节无骨关节炎、无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等关节疾病。切除下肢所有软组织及髌骨,保留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及部分关节囊,经踝关节离断。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器械引导下,将两枚2.0mm克氏针分别穿过股骨远端,一枚经股骨外侧髁最高点至内侧髁最高点,代表临床髁上轴;一枚经股骨外侧髁最高点至股骨内上髁凹,代表外科髁上轴。数码相机距下肢80cm处,视线方向与胫骨垂直,前方对准膝关节中心。分别在膝关节伸直位、屈膝90°进行数码照片采集,伸直位照片近端包括股骨头,远端包括胫骨内踝,屈膝90°位近端包括股骨前方皮质,远端包括胫骨内踝。照片输入笔记本电脑,并经Adobe Photoshop C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参照Moreland的方法确定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踝关节中心。股骨机械轴:股骨头中心与膝关节中心的连线。胫骨机械轴:膝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的连线。下肢机械轴:股骨头中心与踝关节中心的连线。Whiteside线为股骨滑车最低点与髁间窝最高点连线。利用Adobe Photoshop CS软件在各图像上画出各轴线,并测量各轴线间夹角。上述工作均由3名研究者同时完成,股骨远端解剖标志和各轴线的确定须3名研究者意见达成一致时方可确定。在伸膝位图像上测量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临床髁上轴、外科髁上轴和Whiteside线的垂线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屈膝90°时测量临床髁上轴的垂线、外科髁上轴的垂线和Whiteside线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测量结果精确到0.1°,相对于胫骨机械轴内翻记录为正值,外翻记录为负值。
   小结:本研究通过对下肢尸体标本的研究,分析股骨远端旋转对线各参考标志与胫骨机械轴关系,通过与以往的研究方法相比较,这一方法准确可靠。通过研究发现,外科髁上轴的垂线和胫骨机械轴的夹角与股骨机械轴和胫骨机械轴的夹角间的差异最小。外科髁上轴是较临床髁上轴、Whiteside线更为可靠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当股骨后髁切骨与外科髁上轴平行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股骨假体外旋位置,对髌一股关节和胫一股关节运动轨迹的不良影响最小。然而,因为个体间股骨解剖变异存在,选择外科髁上轴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伸屈膝间隙不平衡,需通过术中适当的软组织松解予以纠正。
   2.胫骨近端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股骨和/或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二者间的旋转对线不匹配可影响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和功能,还可导致胫-股关节半脱位、聚乙烯衬垫磨损的加速和碎裂。通过第一部分的研究发现,股骨假体外旋对线参考股骨外科髁上轴线具有生物力学优越性可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但是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轴线还存在争议,关节内的解剖学标志如胫骨后髁轴线、经胫骨髁上轴线、胫骨髁间脊间沟都被用作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轴线。然而,因为骨赘形成、骨质缺损和解剖学变异,术中很难在截骨平面准确判定这些解剖标志。胫骨结节内侧1/3常被用作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的参考标志,但这一方法没有实验依据,且可导致胫骨假体过度外旋。有学者建议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作为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的参考标志。本研究通过比较胫骨结节内侧1/3、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相对于股骨外科髁上轴线差异程度,分析二者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的优劣。
   方法:对15名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行CT扫描检查。试验对象仰卧,双膝并拢,膝关节完全伸直,足趾朝上,CT扫描平面与胫骨干的解剖轴垂直。扫描范围近侧包括股骨髁近端,远侧包括胫骨结节下缘。所获CT扫描图像输入个人计算机。选择每例膝关节的两幅图像:股骨侧CT扫描图像能显示股骨外侧髁最高点和股骨内上髁凹,胫骨侧CT扫描图像选自经外侧胫骨平台下方10mm的图像(术中胫骨切骨平面)。用专用医学影像学Dicom viewer图像分析软件对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在股骨侧CT扫描图像画出股骨外科髁上轴线,并在胫骨侧CT扫描图像画出胫骨二前后轴线,测量二胫骨前后轴线与股骨外科髁上轴线的垂线夹角。上述分析测量工作均由3名研究者同时完成,各解剖标志和轴线的确定须3名研究者意见一致。夹角测量结果精确到0.1°。二胫骨前后轴线相对于股骨外科髁上轴的垂线内旋记录为正值,外旋记录为负值。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二胫骨前后轴线相对于股骨外科髁上轴的垂线的旋转差异和二胫骨前后轴线间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小结:本研究通过比较胫骨结节内侧1/3、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与第一部分研究结果所确定的股骨远端旋转对线参考轴线即外科髁上轴比较,分析二者间的差异,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连线与股骨外科髁上轴线垂线的走行方向最为接近,选择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连线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参考轴线可使股骨与胫骨假体间的旋转匹配关系更为理想。可以优化髌-股关节与胫股关节运动轨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虽然这样,TKA术后膝关节的运动学已不同于正常膝关节,所有的研究只能部分恢复膝关节功能。在本研究中,虽然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止点内侧缘连线与股骨外科髁上轴线垂线间夹角平均为外旋0.7°,但是仍有部分受试者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内侧缘连线与股骨外科髁上轴线垂线呈现较大夹角(最大内旋5.1°,最大外旋5.8°)。因此,术中也可结合自定位法,对胫骨假体旋转位置做出适当调整。
   3.膝关节股骨后髁偏置距与胫骨后倾角关系对屈膝功能的影响
   目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不足之处是不能全部恢复正常膝关节的屈膝范围。在屈膝终末时,股骨后方皮质与胫骨假体后缘发生撞击,从而限制膝关节的继续屈曲。切骨后恢复胫骨后倾角度被认为可延迟撞击的发生;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与股骨后髁偏置距大小相关,认为股骨后髁偏置距在延迟撞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手术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切骨方法可影响术后股骨后髁偏置距和胫骨后倾角度的大小,从而影响膝关节屈膝范围。在正常膝关节,尽管存在着种族、性别及个体间的解剖学差异,但是都能达到良好的屈膝范围。本研究目的测量正常膝关节股骨后髁偏置距和胫骨后倾角度的大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膝关节屈曲范围的关系。
   方法:摄取15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膝关节侧位平片,照片包括远端1/3股骨和近端2/3胫骨,且使股骨内外侧髁重叠。所获膝关节侧位X平片输入个人电脑。因照片放大率不同,所测得的股骨后髁偏置距绝对值也不具可比性,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测量股骨后髁偏置距与股骨远端直径的比值,称之为相对高度,将此值与胫骨平台后倾角相比较。用DicomViewer图像分析软件在图片上画出所需各线,沿股骨后侧皮质画出线A;线A与股骨远端后侧远端皮质相交,自此交点画垂线B,前方止于股骨前侧皮质,B为股骨远端直径;自股骨内侧髁后方最高点画线A的垂线C,线C为股骨后髁偏置距的高度。测量线C与线B的比值Z,Z为股骨后髁偏置距的相对高度,Z值越大股骨后髁向后凸出越明显。在胫骨近段任意画出两线连接胫骨前后侧皮质,在连接两线中点画出胫骨近段解剖轴线D,向近端延伸达胫骨平台。沿胫骨内侧平台关节面画线E,测量二者之间的夹角0,以90°减去0即为胫骨平台后倾角α。上述分析测量工作均由3名研究者同时完成,各解剖标志和轴线的确定须3名研究者意见一致。统计学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股骨后髁偏置距大小与胫骨平台后倾角二者间有无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小结:本研究通过对正常膝关节研究未发现股骨后髁偏置距与胫骨后倾角二者间存在相关性,二者大小变异也较大。尽管如此,TKA术后的运动学研究发现股骨后髁偏置距与胫骨后倾角在延迟撞击增加屈膝范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膝表面置换术中,在股骨后可切骨时,除考虑股骨假体外旋对线,应尽量恢复股骨后髁偏置距,使完成股骨后髁切骨假体安装后的股骨后髁偏置距与股骨远端(股骨后方皮质与其远端弧形相切处)直径相等(0.95),尽管研究结果胫骨平台后倾角平均为12.03°,但考虑到胫骨平台后倾角过大后假体衬垫后方所受应力过大,是伸膝装置紧张,而且研究结果存在的抽样误差,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建议切骨胫骨平台后倾角应保持10°后倾。正常膝关节在屈伸活动时,胫骨与股骨间的运动方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外股骨远端和胫骨近段骨骼形态对胫骨与股骨间的运动方式的影响,需对交叉韧带张力变化如何引导胫骨与股骨间的运动,半月板的活动方式如何适应胫骨与股骨间的运动作进一步研究。不但对全膝置换术假体设计、手术方法改进意义重大,而且对膝关节创伤重建、交叉韧带损伤重建、胫骨高位截骨术这些对膝关节运动学造成影响的手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