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后ET-1及CGRP含量的动态改变
【6h】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后ET-1及CGRP含量的动态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高压氧的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75%,但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的治疗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关于高压氧辅助治疗脑梗死的报道很多,都主要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上论述,国外亦有报道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可加重缺血区脑血管的收缩,直接加重局灶盗血现象,使病灶区缺血加重,但无论哪一种结论都缺少客观指标的支持。 临床上,将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统称为脑梗死,两者的病理改变相似,当动脉血管闭塞后,受其营养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导致乳酸中毒,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大量游离脂肪酸和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血栓烷素A2增加,并激活自由基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迟发性神经元的坏死。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脑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氧储备,迅速改善病灶区域供氧,增加能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提高血氧分压可以提高组织内毛细血管氧的弥散能力,弥补脑水肿时毛细血管间距的增大,供应缺血区的血供。在高压氧治疗下脑血管收缩,脑血流和血管床容积减少,使颅内压力降低,组织及细胞水肿减少,减轻脑水肿;但是对于病变区域,在高压氧治疗时血管并不收缩,可以使病灶组织出现反盗血现象,有利于病灶组织的血供。而且高压氧治疗可以降低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提高红细胞变形性,促进组织氧合作用,并抑制血小板凝聚,刺激病灶区域内毛细血管新生。 业已证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由37个氨基酸组成,血浆内皮素-1(ET-1)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两者是对血管舒缩功能的调控作用完全相反的神经多肽,它们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及全身血管系统,以脑血管更突出。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相对稳定,维持动态平衡。血浆ET-1是常见的血管收缩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与病理效应,并且与梗死面积大小有一定关系,其收缩血管的作用强于血管紧张素Ⅱ、加压素。脑梗死后血浆中ET-1浓度1~3d达到高峰,以后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呈下降趋势。血浆CGRP浓度升高导至血管扩张,脑血循环改善,临床症状好转。 本试验目的是通过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CGRP及ET-1的水平变化,来证实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患者来源于三家医院的神经内科,选择发病3天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入选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血压在160/95mmHg以下;无糖尿病史,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面积及病情等均无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2)实验分组:将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查随机表将患者按随机号分为两组,高压氧治疗组A50人,对照组B50人。A组男26人,女24人,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6岁。B组男24人,女26人,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5岁。(3)两组均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在入院后第二天加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10天分别查血ET-1,CGRP浓度。(4)治疗后按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血浆ET-1和CGRP测定采用放免法,试剂盒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实验操作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四格表资料的校证X2检验,检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用配对此资料及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进行比较,检测治疗前后及各组之间血浆ET-1及CGRP含量的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本实验高压氧舱采用空气加压舱,设置压力为0.2kPa,吸氧时间为1小时,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结果:本实验测定了两个实验指标血浆ET-1及CGRP。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1及CGRP无明显差异,而且血浆ET-1(A组74.13±5.6和B组73.89±4.6)较正常值(50.8±7.58pg/ml)明显升高,CGRP(A组16.2±9.5和B组15.8±7.4)则较正常值(50.6±24.5pg/ml)降低。脑梗死面积较小的患者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相比,小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升高及CGRP降低水平幅度较小,证实两项指标均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 治疗3天后:血浆ET-1(A组114.78±6.1和B组134.61±6.4)较治疗前增高,但高压氧组升高较对照组低,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CGRP(A组18.6±10.9和B组17.6±9.6)较前均增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10天后:血浆ET-1(A组59.45±7.5和B组68.64±5.7)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高压氧组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CGRP(A组32.5±11.4和B组29.4±5.1)较前均增高,且高压氧组增高较对照组增高更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血浆ET-1治疗前增高,3天后继续增高,治疗后下降,说明血浆ET-1在脑梗死后有一个动态的改变。高压氧治疗组对抑制血浆ET-1升高及治疗后降低血浆ET-1水平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说明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而CGRP治疗前降低,治疗后升高,且高压氧组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高压氧辅助治疗脑梗死后,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实验中血浆ET-1及CGRP这两项指标的改变说明脑梗死患者发病初期脑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血浆ET-1及CGRP之间存在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而经治疗后逐渐恢复二者之间的平衡,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这种恢复的速度,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结论:1血浆ET-1及CGRP含量的改变与梗死面积,患病时间,治疗效果有关。2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ET-1含量较常规治疗有明显降低,CGR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4应大力推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压氧治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